来源: 朝华读书原创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书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这本书堪称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出版后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也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带给了无数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乌合之众”原本指的是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后来用于比喻临时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可以说这个词是个实实在在的贬义词。作者用这个词来作为学术研究的书名,这着实有些任性。 不过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你又不得不臣服于他的观点。这就是《乌合之众》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当个人是孤立的个体时,他会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可是当这个人融入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也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比如,有段时间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是九九六工作制,说的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个星期工作六天的制度。有人认为这伤害了他们应有的权利,不符合劳动法。而有人认为呢,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这些人也是自愿去做这个工作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两个对立的群体,他们各自秉持着自己的观点,毫不让步,并且一致对外,此时群体心理也就开始出现了。勒庞认为这样的群体往往存在无意识、情绪化、低智商等特征。就像我们经常自黑中国式过马路。想想看,如果你身在其中,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下你自己,你会不会不由自主的跟过去呢?可是你明明知道绿灯亮了才能走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一旦陷入无序群体之中,个人意识就会消失,变成盲目的集体意识,充满了急躁冲动、轻信和偏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你淹没在了群体之中,而你的意识暂时消失了。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中国式过马路不过是一件小事,根本就没办法说明群体心理,更不能证明群体会存在无意识、情绪化、低智商等特征。或者呢,你会觉得这种群体离你很远,你肯定不会是群体中的某一个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勒庞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系统的讲述了群体心理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并在最后指出了群体行为力量的巨大影响。它指的是在群体压力下,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简单来说,当某个人的意见与群体意见不同,那他就会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就会迫使成员倾向于做出为群体所接受或认可的反应。比如我们现在都觉得男女平等才是正确的观念。但在古代,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就是应该被重视的存在,而女孩子就应该三从四德。如果在当今社会,你还坚持男女不平等,别人就会反驳你、孤立你,因为你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同时你可能也会排斥他们,可是时间久了,被孤立久了,你就很难会坚持下去。因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使得群体中的人会产生合群的倾向。只有与群体保持一致,才能消除个体的不安全感。所以,慢慢的就会被群体文化潜移默化的同化。我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但在现实面前又有多少人能逃离这强大的群体压力呢?所谓的情绪感染其实就是情绪传染,有点儿像传染病,一旦发生,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扩散开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比如传销组织就会经常组织一些集会,找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来分享经验,然后找几个托儿来烘托气氛,也就是传播情绪。如此一来,很多人都会被群体情绪感染,跟着喊口号,一起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心理暗示的概念其实比较广泛。可以说所谓的群体心理,其实就是指全体受控于某个心理暗示。在观念方面,群体的观念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种是易受环境影响的不稳定的观念,另一种是极其稳定的基本性观念。不管哪一种,只要迎合群体做了形象化的包装之后,群体就会接受这种观念,进而产生在这种观念下的行动。就拿传销组织来说吧,那些容易被传销的人,往往就是那些不愿意脚踏实地挣钱,却每天做着发财梦的人。而传销组织利用这种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让他们坚定的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这样他们就会被传销组织所利用了。再比如很久之前的食盐抢购事件,说是日本核辐射污染了海域导致食盐短缺。而群体想象力加上商家的恶意炒作,各大超市的食盐瞬间被哄抢一空,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抢盐,看着别人冲上去买,自己就跟着过去了。这个事件中害人的传播力量是群体接受过暗示之后所创造的,他们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而这种没有经过思考的群体行为,往往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恶劣影响。从群体心理的形成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群体中个人的责任感会消失,并且会导致欲望的宣泄。在独自一人时,他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但在群体中就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因此,人们平时遏制的欲望在群体中就会大量宣泄。而这些也正是作者把群体心理下的人称为乌合之众的原因。既然群体心理的力量如此难以抵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沦为乌合之众呢?在避免成为乌合之众之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乌合之众这个概念。不要简单的觉得乌合之众就一定是那些没文化没地位的人。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乌合之众和非乌合之众其实是很难分辨的。比如你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精英,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心理学等等方面,你可能就是个稚子。只不过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平,越是没有明确判断标准的领域,人们越是会高估自己。所以想要避免沦为乌合之众,一定要先接受成为乌合之众的可能,不要高估自己。你需要认真的审视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从而判断自己抵抗群体心理的能力。判断之后,就可以有意识的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了。越是价值观体系薄弱的人,在群体中被同化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受过高等教育训练的人是很难被洗脑的,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整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外加一整套推理方式。而没有接受过完整逻辑训练的群体,头脑中的概念经常很模糊。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也成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那就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同时,还要去多听听其他不同意见,哪怕是自己觉得十分不合理的意见,也要想想还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千万不要武断的觉得自己就一定不会是乌合之众的一个,因为那样的话其实你就离乌合之众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