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金融高杠杆风险有多严重? 日经中文网

 爱游泳的黑熊 2017-08-04

 

   

  二是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金融创新涵盖多个金融机构且通过嵌套分层,绕过金融监管,不仅推高了杠杆率,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前,银监会发布的专项治理“三套利”的工作通知中详细列出涵盖了可能存在的套利手法95种,诸如以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用同业资金对接理财产品、资管规划、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等,都是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推高杠杆率的体现。

 

  三是推高了实体经济资金成本。资金通过嵌套设计在各金融机构逐级增加杠杆的同时,也层层推高了资金成本,促使资金脱实向虚现象的出现。而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与金融机构内部资金空转形成鲜明对比。

 

  四是弱化了信贷投向指导。例如,面对房地产市场过热,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本应受到限制,但通过同业业务,可以绕道投入非标资产,进入房地产市场等监管限制行业。

 

  五是增加了资金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同业存单并未纳入同业负债,这对于一些面临资金压力的中小银行来说,往往会有很强动机通过发行短期同业存单支持中长期投资、导致加入同业存单后的负债超过银行负债三分之一标准,一旦流动性紧张或市场利率上行,则流动性风险加大。基于上述风险,“一行三会”、财政部纷纷采取措施,规范地方融资、强化表外业务监管等。笔者认为,今年金融去杠杆确有必要且会继续深入下去,但与此同时,去杠杆过程中亦面临种种政策风险,笔者将在在下一篇系列文章中具体剖析。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沈建光

沈建光 简历:

 

      经济学博士,现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亚洲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拥有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曾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此前为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负责亚太经济预测和分析,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是经合组织02年专著“中国和世界经济-入世的挑战及应对”作者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