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类大全】雀形 燕雀科 黑尾蜡嘴雀

 太空人966 2017-08-04
黑尾蜡嘴雀(学名:Eophona migratoria,英文名:Chinese Grosbeak)是燕雀科蜡嘴雀属的鸟类,俗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英文名直译为中华蜡嘴雀。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cm。嘴粗大、黄色,但尖端为黑色。雄鸟头辉黑色,雌鸟头灰褐色。黑尾蜡嘴雀利用林地及果园,从不见于密林。与黑头蜡嘴雀区别在于嘴尖端黑色,初级飞羽翼尖白色。非法鸟类贸易和驯养对黑尾蜡嘴雀的野外种群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
黑尾蜡嘴雀,雄鸟。黑尾蜡嘴雀:雄鸟
黑尾蜡嘴雀:雌鸟
外形特征
黑尾蜡嘴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17厘米)而墩实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而端黑。

繁殖期雄鸟:外形极似有黑色头罩的大型灰雀,体灰,两翼近黑。

雌鸟:似雄鸟但头部黑色少。

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深黄而端黑;脚-粉褐。

雏鸟
黑尾蜡嘴雀雏鸟黑尾蜡嘴雀:雏鸟
黑尾蜡嘴雀雏鸟黑尾蜡嘴雀:雏鸟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黑尾蜡嘴雀与黑头蜡嘴雀的区别在:

(1)黑尾蜡嘴雀嘴端黑色,而黑头蜡嘴雀嘴全黄;

(2)黑尾蜡嘴雀初级飞羽、三级飞羽及初级覆羽羽端白色,臀黄褐;

(3)黑尾蜡嘴雀头部黑色面积比黑头蜡嘴雀面积大得多,越过眼后;而黑头蜡嘴雀头部黑色止于眼圈。

(4)黑尾蜡嘴雀雌雄异色,黑头蜡嘴雀雌雄同色。

黑尾蜡嘴雀,雄鸟。黑尾蜡嘴雀:雄鸟
黑尾蜡嘴雀,雌鸟。黑尾蜡嘴雀:雌鸟

地理分布

黑尾蜡嘴雀:地理分布图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河南、山东,往南至陕西、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和台湾等省。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远东南部、朝鲜、日本等地。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东部、朝鲜、日本南部及中国东部,越冬至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的落叶林及混交林,至中国南方及台湾越冬。亚种sowerbyi繁殖于华中及华东尤其是长江下游的集水处,向西可抵四川;越冬在西南。

生活习性

黑尾蜡嘴雀,雄鸟。黑尾蜡嘴雀,雄鸟。

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也成群,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树栖性,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或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飞行迅速、两翅鼓动有力,在林内常一闪即逝。

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平时较少鸣叫,叫声是一种单调的'tek、tek’声,繁殖期间鸣叫频繁。鸣声高亢,悠扬而婉转,很远即能听到。

夏候鸟或留鸟。每年4月初从中国南方迁来东北繁殖,10月中下旬开始迁回。

生境
黑尾蜡嘴雀,雌鸟,背部。黑尾蜡嘴雀,雌鸟,背部。

栖息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河谷、果园、城市公园以及农田地边和庭院中的树上。

食性

主要以种子、果实、草子、嫩叶、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所吃食物有甲虫、膜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小螺狮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有蔷薇种子、高粱、槐树种子、豆类、红花子和嫩芽。

生长繁殖

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雌鸟。黑尾蜡嘴雀:雌鸟

繁殖期5-7月。

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雄鸟即开始求偶鸣叫和配对,雄鸟常站在树枝上高声鸣唱,鸣声清脆悦耳。5月初至5月中旬即开始在柞树、杨树、山丁子树或其他乔木树侧枝枝权上营巢,距地高2-7m。巢呈杯状或碗状,由枯草叶、草茎、须根、细枝等材料构成。巢外径9-14cm,内径6-8.5cm,高8-13cm,深5-8cm。

每窝产卵3-7枚,多为4-5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的呈米黄色被有淡红色斑点,有为灰色或灰白色、被有黑褐色斑点和斑纹,也有呈鸭蛋青色或深灰色被黑褐色斑纹。卵为椭圆形和长卵圆形,大小为16-19mm×20-27mm,常见为17mm×25mm,重3-3.8g,多为3.5g。最早产卵时间在吉林省为5月中旬,大量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1天产1枚卵,卵产齐后才开始孵卵。

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保护现状

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黑尾蜡嘴雀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驯养作笼养观赏鸟。非法鸟类贸易和驯养对黑尾蜡嘴雀的野外种群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