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丛林法则”

 水草珊瑚 2017-08-04


如果不是我的

我会把得到的

给你


如果我无法得到

我会把我剩下的

送你


所谓人性

它矛盾

它美好


它不会屈服于丛林法则

铭仁讲段子 || 他没有一句台词,却感动了所有人

在进入今天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部微电影。一位年仅20岁的埃及青年,他偶然捕捉到了人类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颗纯朴童心......


(电影约四分钟,建议wifi下感受)


铭仁观 || 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丛林法则”

“我一直以为,人性,应当始终高于本能”


丛林法则,顾名思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今社会上,自然不乏有坚信这种理念的大批群体,他们推崇弱肉强食,他们推崇利益至上,他们推崇厚黑王道,并因为偶尔沾到了些许便宜而沾沾自喜。以为了解到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学问,唉,自己的前几十年实在白活。


那么问题来了,都说社会残酷,人间现实。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这些“事实”呢?如果告诉他,在什么时候合适呢?或者说,我们应该让他了解到什么程度?


自然,傻白甜绝不会是我们希望自家孩子未来的样子,但腹黑阴险,让自己生活在猜疑与黑暗之中,也不可能是我们的愿望。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告诉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首先,我会告诉他,我一直以为,人性,应当始终高于本能。

“错过凌晨的钟声,不代表你不能变成精灵”


“人之初,性本善”,耳熟能详,这是《三字经》的起句,也是孔老夫子所一直坚信的理念。另,“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先生曾推崇的思想,他认为,每个人先天或许都有很多坏念头,而学习,正是压制这些坏念头的过程,直到自己成为一个“人”。


曾有学生私下问过我,当然,他是匿名的。他说老师,学习生活中,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有很多坏念头,我实在没有办法是压制住它们不出现,反而我越压制他们出现的越频繁。老师,我是不是坏学生。


我告诉他,这些念头不可怕,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见很多黑暗,正因为黑暗不寻常遇见,所以偶尔的遇见你会分外在意。


至少,你知道是错的,你没有实施,他浮现于你的脑海,你在他实施的前一刻用人性打败了他,你就赢了。错过凌晨的钟声,不代表你不能变成精灵,以此看来,你做出的每一个抉择,其实都算的上伟大。

“或许正是我们习惯了美好,才会被黑暗所惊艳”


人和万物最大的不同,其实,就在于人类不会去依靠本能行事。他们知廉耻,分善恶,懂礼仪,会传承。


西方情绪心理学重点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因为人类下一步的行为与上一刻内心的想法不同,由此发生差距,由此产生情绪。换句话说,情绪不是我们身体想要的节奏。它是人性的根本,它高于本能。


从出生起,有父母之爱,养育之恩,同学之谊,到后来夫妻之情,国家之重,信仰之深。这时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天空的折影,在光的转角,竟然有暗的一面。于是我们为之惊奇,为之感慨,为之歌颂。


或许正是我们习惯了美好,才会被黑暗所惊艳。而你是想要美好,还是想要光的另一面,其实只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油然而生。

“尽管告诉他们吧,孩子,不可能信奉”


总会有些比生命和利益更重要的,人类的美好也正在于此,能从给予和付出中得到幸福的生物,也仅仅是人类所特有的情绪,因为人性高于本能。


人类是自然的奇迹。


所以孩子的好奇和不解,我们可以大胆的讲述,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与其自己胡思乱想,不如我们将正确的知识倾囊相授。所以,相信我,尽管告诉他们吧,孩子,不可能信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