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大不欢之大水体出大鱼

 凡凡人人人 2017-08-04




效仿南方鱼场把鱼放养在土塘的大水体养育法,所不同的是鱼场为利,以求短时间内把鱼养大出售。

家庭式大池饲养除了把鱼养成巨型,还得兼顾其精致性。

不求疯养,反而通过健全和易操作的过滤系统、喂食手法和调节水质,慢功出细活,配合鱼本身的体型结构和年龄,按部就班地把鱼的型和色尽情发挥。

 

* 池长270公分; 宽120公分; 水深80公分; 水体约2吨。

 

 

 

* 过滤系统不讲求繁杂,越简单则越容易操作。过多的滤材和太复杂的设置,清理不易,反而易藏垢。

  家庭式养鱼,因受环境空间和条件所限,仅依赖过滤槽里的生物处理(硝化菌),并不能完全还原水质。

  勤加清理过滤槽,不让排泄物溶化于水中,更能减低系统内硝化菌的负担。

  另一方面,也为水的分子提供更多的空间,使空气中的氧气能更轻易溶入水中。

 

 

 

 

 

* 第一槽: 物理过滤。 

进水口 ~此槽从池的底部引水,只设白过滤棉,1~2天更换。

此操作的关键在于引进的水流不直接冲撞白棉,使被吸入的排泄物保持条状。

不使排泄物因冲撞而溶解于水中,败坏水质。

 

 

* 第二槽: 水质PH调节槽。

第二槽空置,不设任何滤材,只放入珊瑚石,调节PH值,长期保持在6.5至7之间。

珊瑚石须不时取出清洗,每1~2个月更换。若池水的PH值过高时,则取出空置。

* 第三槽为生物过滤槽:

白棉之下方为生物滤材。放置白棉的作用在于缓解水流,使水流平均地进入此槽。

同时也作为第二段物理滤材,每隔3~4天更换。

 

 

* 第四槽为曝气槽:

设置气石,打气强烈,使水流翻滚,在流回主池前,达到曝气效果,增加水溶氧。

 

 

* 为分散水流,以达到循环效果,把一部分的水流引到另一端的生物过滤槽。

再者,此部分的生物过滤可进一步净化水质。

 

 

* 近过滤槽的一端,打气强烈。另一端则不打气,水流平静,让鱼饱食后有个歇息的地方。

 

 

 

 喂食法:

少食多餐,每日3~4餐,每餐在10分钟吃完为准。

早上喂以沉粮,之后的几餐则以浮粮交替,迫使鱼上下游动觅食,增加其运动量。

不时以植物性的食材如切细的生菜喂之。

每星期停止喂食1~2天。

 

换水:

晴天: 每2~3天换水约20%~30%,每二星期择日换水50%。

连续的雨天则不喂食,换水量减半或不换。

 

 每半年,进行大扫除。

 

 

~ 以上所分享的皆为热带地区的养育法,不同的气候和地区则需自己调度。

~ 仅属心得分享,还望通过自我尝试和实践,以迎合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不可盲从。

 

祝诸位,

鱼乐融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