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为糖尿病后要这么做

 微微传奇 2017-08-04

很多新诊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初期感到很茫然,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突如其来(可能已经患病很久只是刚被发现)的疾病,甚至一些年轻患者会因此产生负面心理,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的高发群体,严重影响到生活及工作。本文就教给大家在诊断为糖尿病后从心态、检查、治疗等多方面应对糖尿病。



调整心态,沉着应对


当您被医生告知患有糖尿病时,您的反应是什么,是怀疑吗?是震惊吗?是恐惧、无望吗?还是茫然失措?您不要觉得自己出现了这些心理变化而认为自己小题大做,心理素质欠佳,其实有以上这这些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一旦被诊断就很难摘掉这顶“帽子”,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病情控制不好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面对糖尿病这终身挥之不去的“阴影”,糖尿病患者应调整心态,学会沉着应对。


正确认知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无知。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到科学、正规地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同样能享有与正常人相同的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在刚刚发现患病时精神上有压力,但要尽快从中解脱出来。大家应该通过学习,如专业医生或护士的讲座、客观介绍糖尿病知识的媒介(包括报纸、期刊、书籍、网站、新媒体)等,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运用“五驾马车”,与医生密切配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接受全面检查


由于糖尿病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睛、神经等多脏器损害。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还应该进一步做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其他代谢异常等问题。


血糖监测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


随机血糖监测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睡眠状况等,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受其影响,它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近2~3个月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检查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之初要每3个月监测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

 

C肽检查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经酶切后,裂解成一个的胰岛素和一个C肽。测定C肽能得知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对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C肽没有胰岛素的功能,而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这也就是说,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血C肽浓度可间接反映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受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C肽不受肝脏酶灭活,半衰期比胰岛素长,经肾脏直接在尿中排泄,故血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功能,进而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鉴别低血糖的原因,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的手术效果也极其有意义。


血脂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异常及高血液黏稠度,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检查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要进行血脂检查,之后还需定期监测血脂指标,频率为每年一次。


血压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合并有高血压,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脏神经功能异常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预后要严重得多,因为糖尿病与高血压会相互影响,使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还要控制好血压。


检查频率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家自备血压计,可以做到随时监测血压,以了解血压变化,防止危险发生。


肝、肾功能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检查肝、肾功能,是因为一些降糖药在人体内利用肝脏酶代谢,还有一些降糖药要通过肾脏代谢,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这些降糖药就需要调整剂量甚至停用以免药物蓄积发生危害。


要点提示  很多人觉得降糖药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而拒绝服药。其实您需要明白的是,不是降糖药对肝肾有毒性,进入体内破坏肝肾脏器,而是降糖药物需要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如果患者本身肝肾功能障碍,会导致药物排泄障碍,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不是药物直接损害了肝、肾功能。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检查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存在异常,那么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方案或选择其他的降糖方案了。


检查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要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另外,对于老年患者以及一些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眼科检查


糖尿病眼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一大原因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做好日常眼科检查,避免糖尿病眼部病变发生、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因为一些患者可能患糖尿病很久才会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此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眼部病变),以后每年复查,对比观察病情有无发展,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检查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要进行视力及眼底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神经科检查


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还应做自主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具体检查详情还需咨询医生。


检查频率  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在确诊时要查,之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其他特殊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检查方式便捷,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检查,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合并心脏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


心脏彩超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危害极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被确诊后,应及时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是否需要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以免病情发展延误治疗。


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  糖尿病患者还要了解自身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等,这些均为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果检查一切正常,也不可掉以轻心,还需定期检查。


骨密度检查  由于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为了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在日常补钙的同时还要检测骨密度以了解自身的骨状况,全方面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检查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