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背景看本质——洞穿“万物一体”的秘密!

 伟人2016 2017-08-04




历史原因,“儒、释、道”传统经典大都晦涩难懂,特别是做为现今社会的年轻一代,在充斥着无限信息及信息“爆炸”的碎片化现状下,即便有心修行——追求灵性智慧的自醒与焕发,但是,既无时间也没精力钻进那浩瀚的故纸堆里,去潜心研究诸经文。

其实,看与不看经文,并不决定和影响灵性的道途,赋予生活的热情、潜心于观察和体悟每一当下的现实,深度思考我们及万事万物的本来,同样可以获得与阅读经文及皈依上师之殊途同归的效果——因为,“心”是万古不变的。

 

         文/任 立(微信号:xkrenli)

 

为什么说“万物一体”?我们暂且不讲它的“理论”,而是先从一个人人可以认知的事实来看:

如果有人问你:“此刻在哪里?”或者某机构要寻找和搜索你(此时此刻活动所在的位置),是否要先从一个较大的范围——逐渐收缩“目标”以划定那个目标所在地呢?

假定我们从一个尽可能大的预计范围收缩、定位、搜寻、追踪、再定位开始——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一定超不出以下线索)。

好,精准扫描开始: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中国--华北--中原--河南--郑州--老城区--子米东大街、冒儿胡同--36号--无聊茶馆--二楼--209房间--门口对面右侧--2号宾位--左手(小拇指有六指)持手机正在打电话者--右下额有一颗黑痣——锁定!

你看,这一大圈儿搜索下来,是不是每个环节、地点、物体……都是跟你相关?它们是否跟你是一体的——整个搜索图中的不可或缺的整体。这说明了什么?

首先,说明了万物互为背景”。

 

万物互为背景,即是万物相互映衬而存在;其中任一环节、点或参照物变化了,整幅运行“搜索”图(的轨迹)也就变化了。此之谓:一动一切动,一变一切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

所以,这世界,万物本质上(即便是存在形式的构成上也都)是一个整体,个体并不真的单独存在,它们都存在于某一特定背景构成的整体“画面”之中……。

 

虽然你所处的背景(画面)可以不断的、乃至无穷的变化,但你时刻、刹那都无不置身于那整体的“大背景”中,你永远无法存在于那背景之外——除了以上定位搜索背景之外,进一步还可追溯、查询的背景还有你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血型、DNA、父母(及其职业,包括祖父祖母等家族背景)、受教育情况、技术专长、职业经历、境外学习及工作经历、主要社会关系……等等。哪怕就是你真的灰飞烟灭了,也必定消散和融化在那某一特定的背景中。

 

因此,凡事,我们都可以从其层层抽丝剥茧中的背景中,搜索和探寻到其表面现象覆盖之下的那个内在本质

其次,万事万物尽管存在和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并具有着无限的可能,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由那同一投射源、本体、绝对存在“既非有也非无”的“空性”中——投射而出的,并具有着“金、木、水、火、土”等相同的构成要素,以及“全息性”——一叶落而知秋至,一滴水而知五湖四海,一微尘而遍知大千世界万物虚空。

 

所以,当我们能够(习惯于)整体的、全息的洞悉世间万物的时候,就超越了个体的虚幻性和片面性,消除了无明的困惑、执念与患得患失的纠缠,进而即可消除那无谓的冲突、对立、不安和恐惧,还淳于那原本的自由和自在。

当你能够看到那整体及其背景,就能够看到:

 

万物同欢而无虞,

万物消长而不忧,

道法自然皆无虑

——世界大同于万异之中,

心怀慈悲之光,共享大爱雨露

——尽归于那同一背景,

终善于其一源本体。

 

这才是做为“万物之灵”的、

人的应有觉悟和终极归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