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独特的传统风格。中国画要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在开讲之前首先要讲,你要真心喜欢中国画,并且能持之以恒。 学习传统的中国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国画传统技法的学习; (二)同时加强对诗文、书法、金石等相关方面的学习; (三)不要忘记骈考画史、画理,及古书画之鉴赏; 学习中国应该品德与胸襟兼修。持之有恒,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 基础是现实生活,我们一方面向古人吸收技法,另一方面从自然界的生活中提炼精华。写生要活写,不能死写,好的作品应比生活更美好。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用墨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 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已知之矣。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 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用色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而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 中国画之用色,虽只有花青、赭石、朱砂、石青、石绿等等,种类不多,而且大多用原色,很少调合,但颜色质量却很讲究。与水彩相类色一比,就显得古雅沉着,没有飘浮俗艳之感。当然,使用技巧是主要的,但颜色本身的色泽也很有差别。 疏密虚实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画事,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实,有画处也,须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世人"实者虚之之谓也"。虚,空白也,须虚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虚者实之之谓也"。画事能知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得虚实变化之道矣。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线的组织,成块的东西较少。当然,有的画也能讲虚实。如一幅兰竹图,从整体上看,几块大空白叫虚,兰花和竹子为实,从局部来讲,竹子的运笔用线,有疏有密,线条交叉的处理就是疏密问题。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注重画史的学习中国艺术,在魏晋南北朝,被外来思想与外来式样引诱了以后,中国艺术的本身,获得了一种健全充实的进展力。自隋唐五代至宋,一直进展,混交艺术的命运,渐渐变成了独特的国世艺术。二则也困此朝代的各帝王,盛行提倡,创立画院,以促其长足的进展。所以这时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人,已认定文学与绘画,为一致的事件,在微妙结合中,感获了艺术的最高原理。所以此时代的绘画,实为千载一时的伟业。 ![]() 跟潘天寿学画中国画 中国的绘画,从唐宋以来,渐渐脱开历史宗教等的机械艺术,深深进入自我心灵情致表现的堂奥。 顾恺之在画论上的成就,真是精深宏远,无大不包,无向微不至。自然他的画论的成,是由于他绘画上的造诣而来。也由于他学问的渊博,文艺的深至,相互辅助而完成的。可说自晋迄今的诸大画家未能跳出他的范围一步。 二千年以来,佛教与吾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在绘画与佛教的变造程途中,什么地方找不到两相关系的痕迹?不过唐以前的绘画,为佛氏传教的工具,唐以后的绘画,为佛氏解悟的材料而不同罢工了。海禁开后,东西洋的交通已发现平坦的大道,未悉今后的吾国绘画,与佛教是否还会发生何种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