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发迹之后,却忘了粒粒皆辛苦

 思明居士 2017-08-04

历史总是蒙着一层纱布,让人产生误解,流传世间的故事只是一面,而另一面却鲜有人知,比如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李绅,发迹之后却变成了另外一种人。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发迹之后,却忘了粒粒皆辛苦


李绅,唐朝中期亳州谯县人,官拜宰相,著名诗人,代表作为《悯农》两首。李绅出生于书香门第,尽管家道中落,但还算殷实,自幼好学,才学出众,在二十七岁时科举中进士,被招官翰林学士。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发迹之后,却忘了粒粒皆辛苦

元和四年夏天,李绅返乡探亲,路遇同榜进士好友李逢吉,两人久别重逢,自然要叙旧一番。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在炎热的夏天,农夫却埋头在土地上耕耘,李绅心有感触,于是就作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句《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后来武宗皇帝听说此事,觉得李绅能体察民生疾苦,而自己久居高堂,不能了解民情,于是封李绅为尚书右仆射(宰相),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发迹之后,却忘了粒粒皆辛苦

可李绅升官之后,却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为官酷暴,扫除异己。以前经常来家做客的族叔,想要巴结李绅,却被逼着喊李绅爷爷才肯答应;以前同期进士的崔姓官员,被李绅找借口,打了二十大板宣泄私愤;影响最大的是“吴湘案”,在牛李派系激烈的斗争中,李绅为了巴结李德裕,陷害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并亲自处决死刑。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发迹之后,却忘了粒粒皆辛苦

青年时期的李绅作出了流传于世的诗句,对农耕社会的中国起了很大的鼓舞,不想他的后半生却以这种方式收尾,令人惊叹,惋惜。


我是趣味的历史,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