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田部吏到大将军,战败秦国军队,成为战国时期六国名将

 汐钰文艺范 2017-08-04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赵国邯郸人,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


赵奢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出彩的人物,他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也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他凭借着过人的能力和才干而得到了君主的赏识,也因为良好的人格操守,而受到世人的尊重,纵观他的一生,是个充满了智慧的智者的形象。


赵奢与赵王室是同宗,可谓是出身名门。他早年的事迹并没有被记载,所以前期活动不是特别清楚,赵奢对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早年的时候,曾经逃亡到燕国,然后再到的赵国。



在赵国的名将里,大家会更熟悉廉颇李牧。赵奢跟这两位比起来,或许会稍微显得比较默默无名,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赵奢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甚至认为赵奢比廉颇、李牧更厉害。由此可见,赵奢其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历史上大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奉公守法,认真负责”。他奉公职守,“受分之日,不问家事,”作为一个朝廷官员,他不徇私不枉法,刚正不阿,他的刚正不阿,不仅仅是针对百姓,即使是放在官员身上也是同样适用的。


最开始,赵奢在赵国担任的是田部吏,在赵国担任负责收税。因为执法无私,就连平原君的税他也敢收。



有一次赵奢收税收到了平原君赵胜的家人家中去了,平原君的家人拒不交税,赵奢根据律法就惩罚了平原君的家人,杀了九个管事的家奴。平原君听说了之后勃然大怒,决定见见这个赵奢。并派人把赵奢抓了起来,准备杀掉。


平原君赵胜是赵王的亲弟弟,又在赵国担任丞相,可谓位高权重,但是赵奢见了平原君之后并不害怕,没有自乱阵脚,相反很镇定地对平原君说:“原君是赵国的贵族,如果贵族纵容家人不用遵守法纪,那么法纪的作用就会被削弱,法纪的作用如果被削弱,那么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国家也会属于管理二变弱;


这样一来其他强大的国家就会举兵来犯,那么赵国就将会不复存在,平原君你又到什么地方去做你的贵族呢?而且贵族就应该带头奉公守法,这样上下一心国家必定会变得强大,江山会更加稳固,而作为皇室贵族的平原君也不会被人轻视。”


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平原君的怒气也没有那么大了,反而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平原君以为赵奢贤明,就把赵奢推荐给了赵王,赵王让赵奢掌管了国家赋税的工作。在赵奢的管理下全国上下征税顺利,百姓富庶,国库也能得到充实。


 

除了不徇私之外,赵奢也是个相当有军事头脑的人,他与士兵的感情极深,就像他的夫人所言:“身所食饮而进者十数,所友者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对他的士兵极好。


所以他的手下愿意为他效力。“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的提出。因为赵奢突出的功绩,赵王将其厚葬于邯郸附近的西山,时人称之为“马服君”。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的军队就打到了邯郸,秦国讨伐韩国,韩国向赵国求救,但是赵王无法独立抗衡,赵王征求了几位将领的意见。他问廉颇:“可救否?”廉颇回答说:“道远路狭,难救。”赵王问乐乘,乐乘的意见和廉颇一样。



但是当赵王问赵奢的时候,赵奢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道远路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王见赵奢很有信心战胜秦军,便派赵奢率军救韩。


赵奢率军离开赵国首都邯郸三十里后,就筑起营垒,按兵不动。秦军到达赵国境内的武安,有下属觉得情况危急,向赵奢进谏,要求出兵,赵奢立即斩了他。赵奢命令士兵加固营垒,把垒墙越筑越高,按兵不动28天。


这期间有秦国的探子潜入赵军刺探军情,赵奢不但没有把他抓起来,还热情款待了他。探子回去向秦军的将领报告,秦军将领闻讯大喜,以为赵奢胆怯,不敢与秦军交战,便对赵军放松了警惕。



秦军将领没想到赵奢送走秦军探子后,立即下令全军马上开拔,全速前进。赵军急行军两日一夜,突然出现在秦军附近,秦军知道后慌忙准备迎战。


战斗即将打响,这时,军士许历来到赵奢帐前,说有建议要提,赵奢把他请进帐内。许历说:“秦军没有料到我军突然来到这里,他们一向盛气凌人,将军您应该加强防备等待他们,不然的话,必然失败。”


许历献计:“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连声赞好,立即派遣上万人马急速奔赴北山,占领了战场的制高点。秦军迟来了一步,想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军队攻击秦军,秦军被打得大败,赵奢就这样解了韩国之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