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绝不容忽视临帖四大要点。你知道吗

 攸州刀郎 2017-08-05

1、“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作为书法者,应该很清楚,隶书是从篆书中演变而来的。这一演变的重大价值于上承前代篆隶的一些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的书法风范,使字的原本单一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进而使得汉字变的更为丰富神采。隶书的出现,其最大特点就是把篆书的圆转起、收变为了方折,谓之'篆圆隶方'。

纵观华夏书史,隶书是古老的书体之一,它的形字特点——古朴、苍老,无不给人一种沧桑残缺(波、磔(zhe)之美,方劲古拙可尽道出隶书的概貌。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而隶书的笔画粗细、方圆、露藏、提按、曲直、长短等运动变化,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使笔画纵向延伸;字形较扁,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


《史晨碑》


2、“蚕头雁尾,笔必三折”。


隶书碑刻充分表现了隶书艺术特征,隶书碑刻有三百多种,主要有《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华山碑》《曹全碑》《石门颂》等;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气。因为《史晨碑》是典型的庙堂正体,刻写具精,八分披拂,装饰意味极浓。(笔者书写过的隶书碑帖之一)其实,我们很清晰的可以发现,这类作品受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整体笼罩,呈现出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

所以这里,笔者以《史晨碑》为教案,“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起、收形体及其波横;比如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形成“蚕头”;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雁尾”。强调一点,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长,产生秀气美,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而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这样笔势舒展自然;忌“扭甩”出去,否则摇摆、轻浮。

笔必三折概述了隶书的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 ,藏锋逆入,有的用“回锋” ,有的用“停驻”。


《史晨碑》


3、“雁不双飞,蚕无二色”。


雁不双飞通常一个字中若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时,有且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

蚕无二色:指同一个字中,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

笔者总结如下几点:

①一个字中,有上下两横或存在多笔横画不能都写成波横,形成“双飞”或呈“一路飘飞”波横有且只能保留一笔,其余写成平横,至于把哪一横写成波横,不可明确指定,得因字及创作而异。

上下出现两个捺笔,称为“二捺”,比如双人旁,应将其中一笔改变笔形,保留一个捺笔。

③一个字中,波横与撇捺共用,(应该不难理解,比如“仁”字)也属于“双飞”,应将波横写成平(在隶书中,“平”不是指“平坦、直达”)横,保留撇捺。


包围结构的笔画是个难点,即是难点也重点,在书写时,要秉承隶书法度,不可有挑势,更不要随意挑出。(有的书友却刻意为之,谓“创作”。笔者这里略提“创作”二字,创作,架当在法度之中,形、意可在法度之外。)隶书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是说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


《史晨碑》


4、“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隶书发展现在,派生出了8个典型的笔画和更多不完全统计的变化的笔画,它们的笔画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写得很饱满,轻的笔画写得很秀气。但有个共同点:用笔时的力度和节度都基于我们平日练习的笔法纸上,须我们练习多加留意,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


《史晨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