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金银器鉴赏:带 銙

 RK588 2017-08-05



古人以前的服装是没有纽扣的,为了不使衣服散开,便在腰部束一根长长的宽带,称之为腰带,“带銙”则是钉附在腰带上的装饰物。装饰物的材质什么都有,有玉、金、银、犀、铜、铁等等,这就有了玉带、金带、银带之分。古时依官职、地位、身份的高低,所佩带銙的材质和数量也就有所区别,材质越珍贵,饰纹越丰富,带銙的数量越多,越能代表人的官职、权力、地位和财富。这在历朝历代都有明文规定,不得逾越。

摩羯纹金带銙(辽代)








与中原汉人喜欢玉料不同,辽代(公元907-1125年)契丹人由于受迁徙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喜欢金银等材质,所以带銙常以金银为主。辽代立国后,契丹服饰也纳入官场礼制,带銙材质的使用有了等差,一、二品用金銙,三至六品用犀銙,七至九品用银銙。銙数从7~13枚不等,等级愈高,銙数也愈多。

此摩羯纹金带銙,一套共11枚,用赤金压模制成,带銙的纹饰为“摩羯”。



“摩羯”来源于印度民间神话传说,是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神异动物,被尊奉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常见于古代印度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中。东晋时期,随着佛经的汉译,摩羯被介绍到中国,与中国的“龙”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国鱼龙合体之神兽。这种龙首、鱼身、带翼的造像,在唐朝已基本成形,成为金银器中较为常见的纹饰图案。辽代时摩羯纹像又更为契丹族人所喜爱,大量地应用于金银佩饰和各类器物上。

金框宝钿白玉带銙(明代)










明代(公元1368-1644)时金银器制作水平和工艺风格,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朝廷对金银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只允许宫廷皇室、亲王贵族使用,所以制作出来的金银器都是精美绝伦、高贵华丽,充满皇家气派。金银器加工工艺广泛采用了高超的掐丝、累丝、镶嵌、堑刻、镂雕等多种技法,造型奇巧,工艺精湛。而用细密、整齐、有规律的累丝为地纹,其上镶嵌各类宝石,则更是明朝金银器独有的特征。



此金框宝钿白玉带銙,一套共20枚,采用花丝镶嵌工艺,金拉成很细的细丝,再用编织技法编成辫骨和形状大小一致的巻草纹,焊于一体为地包裹住白玉,其上镶嵌色彩斑斓的红宝石。纍丝金光灿跃,宝石雍容华贵,白玉细腻温润,金、石、玉三者众映生辉,无不显现了王者的尊贵。

明朝官服所佩带銙数量,依定制最多为20枚,并按官员等级的不同,分别用玉、金、银、铜、乌角等不同材料制作装饰板。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紫禁城》2011年8月刊,「明代宫廷服饰简介」一文里,就对带銙有比较详尽地描述,见下图:


明代皇帝常服示意图



常服革带(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根据明代张自烈撰写的《正字通》“带銙”字条: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3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铊尾),有辅弼2小方。后7枚,前大小13枚。带銙的排列如下图所示: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的梁庄王墓,是明仁宗第九个儿子梁庄王朱瞻垍(公元1411-1441)及其后妃魏氏的合葬墓,是仅次于明皇陵(定陵)而保存完好的明代王陵,在众多的金银玉器中就有11条带銙,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材质最为齐全,数量最为完整的带銙系列。有素白玉带銙、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銙、金镶青白玉带銙、金镶青白玉镂空龙穿牡丹带銙、金镶宝石带銙、金累丝镶宝石带銙等。这些带銙十分精美绚丽,突显出皇族无上的尊贵地位(见下图一至五)。



白玉带銙(图一)



金镶玉带銙(图二)



金镶玉镂空龙穿牡丹带銙(图三)



金镶宝石带銙(图四)



金累丝镶宝石带銙(图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