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生修得到梅花——陈更

 锦瑟无端406 2017-08-05
澎湃新闻:《几生修得到梅花》是怎么诞生的?里面选诗标准是什么?
陈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时有一道题是考察马勒的《大地之歌》,题目问到这是以哪首诗做灵感。我当时选错,但解释了错项带给我的意境:它有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有一种诗词和音乐的冲撞感在我心里产生,就像有人抱着一把琴站在大地上,这就是我心里的《大地之歌》。2016年4月,有一位编辑看到这期节目,就找我出书。
我选这些诗有三个标准:首先是特别打动我,其次是有新意,最后是有意境。比如说本来放在王维篇篇首的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后来我们觉得这首诗无法体现王维典型的风格,本身也不是特别精彩,就把原来写好的赏析完全放弃,重新写了一篇。再比如我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写完一整篇,语言优美,努力渲染感情,但后来我们觉得这个跟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几乎一样,读过之后不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完全没有新意,也就删掉了。但总体上选篇还是很随性,充满个人色彩,出版社和编辑几乎没有给我任何规矩与桎梏。
澎湃新闻:哪些诗会触动你?这些解析是你在写书之前就有所积累还是收到出版邀请后开始准备?
陈更:大多数有前期的积累。我比较幸运,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遇见这些诗。我读诗时的情景,常常是在寒假或在农村的时候,那时我心境特别平和。在那些美好、悠哉的日子,我更能体会诗歌。像我读《贼退示官吏》时在农村,我清楚记得是两年半前的寒假,我翻《唐诗三百首》就翻到这儿。我读到“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那个时候正好在农村,我们家的房子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门口是一条路,然后农村到处都是村舍、农田、柴垛,整个氛围特别契合,而且我爷爷跟另一位老爷爷正坐在不远处,那个情景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诗中的文字和现实生活有重叠的感觉让我印象很深刻。
这首诗就像余华的《活着》,讲了一个人一辈子的故事。很多人在吃尽苦头后会变坏,会放弃一些原则。比如说《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他以前遭到不公的待遇,所以后来当上警察厅厅长就要牢牢把握住权力。但是元结颠沛流离一辈子,后来当上一个小官,还是不愿为苛捐杂税去逼迫百姓,宁愿辞职也不为虎作伥,所以他说:“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我觉得这是一种气度,是几千年来都不应该消弭的响亮声音,它有穿越千年的力量,所以很打动我。
我选诗大致分两类,一种是文学性强,比如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诗作华丽、音乐谐婉、抑扬顿挫,文字、构思这种艺术价值好;另一种就是情感好,情感特别、充沛、动人,就像“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这些,而且不落窠臼、不入俗套。
澎湃新闻:书里谈到韦应物时,你用了顾城的《门前》,你也经常读现代诗吗?
陈更:书里提到现代诗的地方还挺多,我其实是先读现代诗的。我本科时加入诗社,那时候我们只读现代诗,我平时看的都是张枣。现代诗会离我们更近一点,不用看注释,至少不会遇到很多文言文专业词汇。它们所描绘的情感,比如儿女在外求学或是网络时代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会更符合时代潮流。古诗描述的更多是亘古相同的人间大爱,比如友情、爱情、亲情,但是它不能说出现代生活带给你的独特感觉,所以读古诗还是一种比较怀旧的品读,现代诗可能更符合现代人的要求。
我觉得现代诗会更晦涩,比如说张枣的《镜中》是我最喜欢的现代诗。虽然我一直不是很懂其中意思,但我能感受到这是作者生命和情感的凝结。我觉得《镜中》给我一种神秘的美,虽然你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事,但你能感受到那种深情。
“只要想到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了下来/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面颊温暖/羞惭。”那些意象重叠起来可以给你很美的感受。虽然不知道他究竟表达哪一种悲痛,经历什么事写下这首诗,但那种一面镜子永远等候,让他在镜中常坐的地方,虚幻的镜花水月,立刻能联想到青春、红颜薄命、人生无常,给人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清楚的文学可以给你一条线,然后你沿着这条线往前走,懂它在说什么;朦胧的文学给你一团云雾,你被这团云雾包围,在其中朦胧地感受到一种美,虽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但是这种体验也是美的,这是现代诗。
澎湃新闻:这本书出版后,你有期望过是什么样的读者来读?现在有些什么反馈?
陈更:我希望那种心中有一个文艺的小火种,然后热爱文艺的、工作了的年轻人读,但现在变成小学、初中、高中生的教辅。我不是为了学生备考写的,所以可能对初高中语文作文帮助不是特别大,因为所有的文段不是作文的写法。我主要想跟爱好者之间做个交流,但现在变成给学生的教辅,而且还可能起不到教辅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