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赏析】羲之爱鹅砚滴

 好书风 2017-08-05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砚滴又称水滴、水注,自古就是我国文房的重要物件之一,是古代文人行书作画时不可缺少的文房构件。它的出现与毛笔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人们用毛笔离不开砚台,必需不断地往砚台里放点水,以保持墨汁不干。因砚滴器形不大,但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等外,大多为陶瓷的。在造型上,历代均有创新。人们穷其工巧,追求古雅别致,多姿多彩。尽管自古以来的砚滴形式多样,千姿百态,但均有其共同点,那就是宜控制出水量。小小砚滴,隐含着深邃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砚滴虽然最早出现在汉代,但真正出现砚滴名称,则始见于唐朝,在《全唐诗》卷八一九中的皎然《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中,就有“砚滴穿池小”一句,可知当时已有“砚滴”之称谓。北宋的聂崇义在《三礼图》中认为容量极小的也可能是作为砚滴之用:“又有极小者,容一合。铭二十字:‘作司,用遣用归,维之百雩之四方,永之佑福。’恐是盛水砚滴。”从文献典籍中可以推断,砚滴最早应该名为书滴,因盛放研磨用的液体──书滴引申而来,砚滴之名始见于唐,其后,砚滴、书滴、盛滴器、盛书滴器等名称似同时存在。“砚滴虽小,但是这些作品的生产年代跨度较大,汉晋隋唐、宋辽、元明清、民国都有其代表作,因此从砚滴的出现和名称演变可以看出,文房砚滴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其文化价值不可小视。



  此羲之爱鹅砚滴小巧又雅致,以“王羲之爱鹅”的故事为主题,取自“四爱图”之一,即“羲之爱鹅”、“渊明爱菊”、“茂叔爱莲”、“浩然爱梅”,传闻王羲之喜爱养鹅,通过观察鹅的叫声和神态,逐渐融入其书法艺术之中,所写的鹅字一笔而过,称为“一笔鹅”。羲之爱鹅的故事在当时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常作为瓷器和绘画中的题材,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此砚滴为定窑白瓷质,王羲之骑坐在一只鹅上,手执一朵牵牛花,花心为注水口,砚滴以鹅嘴为流,鹅的尾端与王羲之背部相连为执,鹅身羽毛层次分明、丰满,体态优雅。器物整体工艺复杂精巧,制作精良,线条流畅,十分耐看。既是文房实用品,又是极精美的装饰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