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天地虚怀xia 2017-08-05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关系

  心主血脉,上输于肺,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

  肺的宣肃功能失调,可影响心主行血的功能,而致血液运行失常。反之,心的功能失调,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从而出现心肺亏虚,气虚血瘀等。

  2、心与脾的关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

  心主血脉而又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血赖脾气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心血的不断滋养和心阳的推动,并在心神的统率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

  血液在脉内循行,既赖心气的推动,又靠脾气的统摄,方能循经运行而不溢于脉外。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而白睛溢血,血灌瞳神,云雾移睛,络损暴盲等。

  3、心与肝的关系

  心主血,心是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和调节血液的重要脏腑。

  心血充足,肝有所藏,则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肝血旺盛,制约肝阳,使之勿亢,则疏泄正常,使气血运行无阻,心血亦能充盛,心得血养,神志活动正常。

  心与肝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反映在阴血不足和神志不安两个方面,表现为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等。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4、心与肾的关系

  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

  1)心肾相交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下,肾水随肾阳蒸腾而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火随心阴而降至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此即心肾相交,又名水火既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得心火以温暖,肾无心之火则水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心得肾水以滋润,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因心或肾的生理功能失常出现心肾不交,如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肾不交心”,或心火独亢不能下降于心而“心不交肾”,就会出现心烦、头晕失眠、健忘遗精、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小便短赤、潮热盗汗等症状。

  此外,肾的阳虚也能上凌于心而水泛,出现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之症;心的阴虚,亦能下汲肾阴,而致阴虚火旺之症。

  2)精血互生

  心主血,肾藏精,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血可以化而为精,精亦可化而为血。精血之间的相互资生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

  5、肺与脾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调水道。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津气,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脾能助肺益气。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

  2)水液代谢

  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而调节水液代谢。

  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脾肺两脏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

  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以“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响于脾,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

  6、肺与肝的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

  肝与肺之间的生理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失常和气血运行不畅方面。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肺与肾的关系

  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水上之源,肾为主水之脏。

  1)呼吸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肺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

  2)水液代谢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水液只有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才能使精微津液布散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去,浊液下归于肾而输入膀胱。肾为主水之脏,有气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开阖。下归于肾之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使清者升腾,通过三焦回流体内;浊者变成尿液而输入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两者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肾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

  3)阴液互生

  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是互相资生的。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盛,保证肾的功能旺盛。水能润金,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充足,循经上润于肺,保证肺气清宁,宣降正常。

  肺肾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异常、水液代谢失调和阴液亏损等方面,出现肺肾阴虚和肺肾气虚等肺肾两虚之候,往往须肺肾同治而获效。

  8、肝与脾的关系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输人肠道,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断地输送和滋养于肝,肝才能得以发挥正常的作用。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9、肝与肾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

  1)阴液互养

  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在肝阴和肾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

  2)精血互生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3)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相反相成。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如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临床上常常肝肾同治,补肾即可以补肝,泻肝即可以泻肾。

  10、脾与肾的关系

  1)先后天相互资生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

  2)水液代谢方面

  脾主运化水湿,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门开合,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但这种开合作用,又赖脾气的制约,即所谓“土能制水”。脾肾两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

  病理上,如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膝酸冷、水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