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gddx02302 2017-08-06
古瓷汇 2017-08-05 19:28

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唐·徐夤·《贡余秘色茶盏》

果要论,一首诗能把一种瓷器概括、形容的详实、具体、贴切,笔者认为这首诗堪称“历史之最”。笔者一遍欣赏着秘色瓷(的超高清图片),一遍吟诵着这首诗,仿佛一个秘色瓷真的就浮现出“明月”“春水”“薄冰”“绿云”“嫩荷”的形象和诗意。不信?且让我们一起对照秘色瓷实物一句句地吟诵,体会那份贴切、那份美丽的意境……

1、“捩翠融青瑞色新”,首句做总体概括,直述秘色瓷乃是翠绿、新绿色的。何谓新绿?想象春天花草树木的嫩绿,绿中带有鹅黄,且水生水生的。

2、“陶成先得贡吾君”,叙述秘色瓷首先是皇家用品,是贡瓷,这与其他记载一致。

3、“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春水、绿云,都是一种莹莹带绿、很浅的色彩,是最初吐露的嫩绿。纵观唐代、五代的秘色瓷,的确是一种从鹅黄到浅绿进而翠绿的演进过程。

薄冰、春水又形象地比喻出秘色瓷釉层的质感。玻璃釉,通透澄澈,釉层中的气泡清晰可见。

4、“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参见附图,是否确实是“嫩荷涵露”的意境?秘色瓷淡绿的颜色,澄澈的玻璃釉质,清晰可见的气泡,可不就是一叶小荷饱含珍露。

5、“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这种如冰似玉、清绿的容器盛酒盛茶,当然是有一种山中竹林清新的感觉了。

图1:唐代秘色瓷葵口碗·法门寺出土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2:唐代秘色瓷葵口碗·法门寺出土(局部)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3: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故宫藏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4: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故宫藏(局部)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5: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浙江省博物馆藏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6: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浙江省博物馆藏(局部)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7:五代越窑秘色瓷刻莲瓣纹碗·苏州博物馆藏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8:五代越窑秘色瓷刻莲瓣纹碗·苏州博物馆藏(局部)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9:五代越窑秘色瓷刻莲瓣纹碗·苏州博物馆藏(局部)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10:北宋越窑青釉刻折枝牡丹纹盒·故宫博物院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图11:北宋越窑青釉刻折枝牡丹纹盒·故宫博物院(局部)

秘色瓷,一首诗将其形容概括的如此形象、具体、贴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