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马上要到了,借着节日的热闹,我们推出两集《教堂里的五彩斑斓》,来聊聊花窗玻璃(Stained glass是专指教堂使用的彩色玻璃),让这些热烈而庄重的颜色来装扮新年。 上集我带大家欣赏了佛罗伦萨新圣母大殿里那些美轮美奂的花窗玻璃。本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花窗玻璃的前世今生。 欢迎喜欢花窗玻璃和远古玻璃的朋友加我微信:xiaodongs29。 花窗玻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Stained glass英文直译是受污的玻璃。最初的时候,有人不小心把玻璃和银混在一起,然后玻璃受热后变成黄色。这几乎是第一种花窗玻璃的颜色,此后,人们发现在玻璃里掺氧化铜,玻璃呈绿色;掺黄金,玻璃呈红色;掺硒,玻璃呈浅玫瑰色;掺氧化钴,玻璃呈蓝色。这几种颜色,基本构成了花窗玻璃的主色调。由于花窗玻璃天然的昂贵属性,注定了它只能服务于当时最富裕的群体。 (约1275-1299年,早期法国的花窗玻璃) 上面的照片是Reims天主教堂的一幅花窗玻璃,在13世纪花窗玻璃刚刚出现的时候,它的图案布置,颜色的纯净度和人物的神情肢体,都略显稚嫩。
很快,随着哥特式教堂大行其道,人们发现,花窗玻璃特别能满足哥特式教堂宏大内部空间的采光需求,于此同时,用这种斑驳陆离的光影来体现上帝和圣母的形象,是极佳的给神灵具化的方式(成也萧何败萧何,到16世纪宗教革命的时候,人们又因为反对给神灵具化而捣毁了大批的花窗玻璃)。 (1335年,奥地利) 上图的花窗玻璃展示的是圣母和孩子,此刻人物的表情,衣服的褶皱,都更加地深动。孩子身上的红色袍子也是艳得动人。 (1420年,德国) 上图描绘的是圣母与圣约翰。进入15世纪,社会对花窗玻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窗玻璃也是越来越精美,人物神情力求生动,唯妙唯俏。 我们上期介绍的佛罗伦萨新圣母大殿里的花窗玻璃,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进入15世纪中后期,花窗玻璃从教堂蔓延到富裕阶层。欧洲大陆上林立的家族,纷纷用这种形式来装点自己的城堡。 (约1490年,可能为来自瑞士巴塞尔的Eberler家族)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一方面社会财富积累迅速,一方面建筑技术提高对室内采光需求增加,于是出现了超大面积的花窗玻璃。这些花窗玻璃的形状直接照片建筑窗户的形状制作。 花窗玻璃大行其道100多年后,进入16世纪,欧洲各国的宗教革命之风兴起,以德国路德维希为代表的新教新思路反对奢华之风,反对任何将神与圣徒的形象具化的行为。于是,大批中古时代的宗教艺术作品被捣毁,包括教堂里的花窗玻璃。在很多地区,这些行为直接导致花窗玻璃工艺的断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