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xiake172 2017-08-06

慢性萎缩性胃炎 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主 要病理改变为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黏膜变薄,可 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 本病多见于老年 人,且临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上腹部胀满、嗳气、食欲 减退等, 每年约 0.5% ~1% 的患者可发展为胃 癌 。

现代医学多应用保护胃黏 膜、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胃动力、抑制胆汁返 流等方法,但存在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稳定、不良反 应大等不足 。

中医药对胃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 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采用充分发挥中医 药优势,应用自拟中药健脾益胃汤组方治疗 疗 效显著。

健脾益胃汤药物组 成: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莪术,栀子、法半夏各 ,白术、枳实、黄芩,甘草 等,热盛 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肝郁甚者加郁金、 柴胡,疼痛甚者加丹参、红花各 ;上腹胀 满者加砂仁、莱菔子 。 上述中药制备口服煎剂,真空包装,1 剂/d,早晚分 2 次温 服,连续治疗 6 个月。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变早期可无 明显的临床表现,当腺体萎缩后患者才出现上腹部 疼痛、胀满、嗳气、烧心等胃炎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伴 有恶心、呕吐、便溏、乏力、消瘦乏力等临床表现 。

老年人免疫力、分泌功能和血液供应均显著下降,导 致胃黏膜角化过度和营养因子的缺乏,加之血供的 减少,更容易发生胃黏膜和腺体的萎缩,是本病的高 发人群 。

传统中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纳入“胃脘痛” “痞 证”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等密切相关,以脾胃 气虚为本,以气滞、湿热、血瘀为标,为本虚表实之 证。 患者饮食不洁、感受外邪或情志不畅均可致损 及胃腑,胃失和降,致食积于中,湿阻于内,郁而化 热,久之湿热、瘀血内阻,加之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 源,胃腑濡养不足,而致胃脘痛和痞证。 针对上述病 机特点,中医治疗应健脾益气以固其本,清热化湿, 活血化瘀以袪其实。

健脾益胃汤组方中黄芪、党 参和白术具有益气健脾功效 ,半枝莲、栀子、黄芩 具有清热化湿功效 ,莪术、丹参、红花可活血祛瘀 通络,枳实可行气化积,半夏可和胃消痞,降逆止呕, 甘草具有益气、清热解毒功效,上述诸药配伍应用, 既可健脾益气、又可清热化湿祛瘀,对本病起到标本 兼治的作用。 现代医学证实党参、白术、黄芪可提高 机体免疫力, 促进新生胃黏膜细胞的分化和繁 殖 ,丹参可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有利于萎缩 的胃黏膜再生和修复,修复萎缩的腺体 。 莪术、 半枝莲、党参、枳实均可具有肿瘤抑制作用,可有效 逆转本病所致的胃癌前病变。 半夏、黄芩对幽门 螺杆菌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王大夫头条运营微信:j4577988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