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云风:故土

 老鄧子 2017-08-06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看惯了故乡的风物,吃惯了故乡的米蔬,习惯了故乡的物事人情,按说心该踏实下来,就此终老,不会再有别的想法了。但不知怎么的,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渴念,一个朦胧的愿望,像一个核存在那里,化也化不开。那是对城市的向往吗?也许三十年前,刚刚从学校回家务农,那是一个很明确的渴望。但三十年后,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向往着城市吗?仔细想想,不全是,甚至根本就不是。


城市在我三十年的阅历中,已经淡化为一个单纯的对远方的渴念,失去了具体的形体,而只保留下了渴望本身。城市仅仅代指一个不明晰的远方;一个远方的象征;一个逃离单调陈旧生活的物象;一扇开启全新世界的门。三十年前对城市的向往是渴望改变自身的命运,期冀着不再像父辈那样在土地上辛劳一辈子。而现在对城市的向往则是为了解开心中的那个结,实现和完成心念中的那个远方。但真的能够实现吗?


当我想象离开这片生养我的土地,心中总会泛起无限的眷恋,甚至不敢去想我的尸骨不是埋在故乡父母的墓旁。命运给了人一种生活,同时也就给了人一种心性。当三十年前我怀着痛苦和幻灭感从学校回到这片土地上,就注定了我和这片土地的血肉联系。



时间会让人习惯一切,而习惯了的一切终会进入你的生命,融进你的血脉,你的灵魂,最终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是痛苦,当你习惯了它,最终也会爱上它。更何况三十年的光阴,不仅仅是痛苦,它还有欢乐,温馨和俗常生活的满足。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从乡村向城市的迁徙,它是一次生命的割裂,一次从跟上的斩断,人将变得残缺,不再完整。


但如果三十年前,我如愿的离开乡村,我也会习惯城市那不同的生活。也许我会时时留恋那给我以生命的故乡,但我永远都不会体验到那种割裂和残缺的痛苦,我会拥有完整的生命感觉和完整的故乡。但这一切仅仅只是假设,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玩偶,在那个除了考上大学几乎绝无可能体面的走出乡村的时代。也许选择在土地上劳碌辛苦就成了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至少在自己的土地上不会遭受城里人的欺侮,歧视,白眼以及种种的不公正。


及至今天,社会已经变得更加开放,公平,农村人可以以更加平等的姿态进城打工,开店,做生意,买房,买车,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城市却已不再是我的一个梦。尽管它可能还是我青春年少时埋在心底的一个结,一个只在我意念中存在的远方。但我不会试图去实现它,因为我已在这片土地上消磨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我生命大半的光阴。


猜你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