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梦幻宇宙ye 2017-08-06

与临床医学相比,我国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一直是弱项,以致于肾病的发病地区、分布状况一直没有太多人知道。

今天从中医角度,给大家阐述一下肾病的5种类型,以及哪些地方容易患哪种肾病,给身处当地的肾友们一些参考。

1.湿热内蕴型肾病

多发地区:四川、湖南、江西

湿热内蕴的肾病多发生于三伏天,也就是中医所讲的长夏。如果多食肥肉、甜食,则容易酿生湿热,最易伤肾。南方各省,尤其是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发病的肾病患者多与此有关。

患者表现:浮肿明显、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便溏灼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治疗重点:清热利湿、利水消肿。常用的药物有车前草、石韦、秦艽(jiāo);利湿消肿的药物有泽泻、茯苓皮、薏苡仁等。

2.水湿浸渍型肾病

多发地区:南方各省

水湿浸渍的肾病,脾土困于湿邪,损伤肾脏。多发生于阴雨连绵的季节,尤其是居住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的人群,非常容易出现这种证型。南方各省的这种患者多见。

患者表现: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的症状。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腹胀

治疗重点:健脾化湿,通阳利水。健脾化湿常用药物为陈皮、茯苓、山药;通阳利水常用药物为桂枝、生姜皮、桑白皮等。

3.寒湿困脾型肾病

多发地区:东北三省、江苏、安徽

寒湿困脾多发生于深秋多雨季节,加上患者贪凉饮冷,冒触风寒。这一类的患者以东北三省、江苏、安徽等省份多见。

患者表现:腹大胸满,卧则喘甚,形寒神倦,面色晄白,纳少,尿短少,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象沉弱等症状。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面色晄白

治疗重点: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温补脾肾常用药物为干姜、黄芪、炒白术、人参、桂枝;温补肾阳常用药物为淫羊藿,肉桂、黄芪、菟丝子等。

4.脾虚湿困型肾病

多发地区:无明显地域性特征

脾虚湿困的肾病多发生在体质羸弱、素体脾虚的人群中,脾虚则消化功能不良,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利用,造成脾虚湿困的肾病。

患者表现: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累、午后加重,腹胀纳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舌苔白滑,脉象细弱的症状。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面色萎黄

治疗重点:应该是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温运脾阳的常用药物为黄芪、白术、桂枝;利水消肿的常用药物为茯苓、大腹皮、泽泻、猪苓等。

5.风水相搏型肾病

多发地区:黑龙江、华北各省、南方各省

风水相搏的肾病患者多发生于春秋多风季节,患者往往由于劳累、情绪抑郁、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患者抗病清毒能力下降,肺气失于宣降。黑龙江、华北各省、南方各省多见。

患者表现:起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亦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发,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数的情况。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治疗重点:疏风清热、宣肺行水。疏风清热的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金银花、连翘、薄荷;宣肺行水的常用药物为浮萍、泽泻、茯苓、生姜皮等。

我国肾病发病率普遍在9%—14%之间,南方较高,低于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美国、葡萄牙等。

各省份肾病类型出炉,南方各省成为肾病高发地区

全球肾病发病率概况

南方各省中,台湾是当之无愧的“洗肾之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尿毒症占比最高的地区(原因是当地人喜爱补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