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第一女神——西王母

 茂林之家 2017-08-06

[摘要]西王母又称“西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陈梦家先生指出:卜辞所记东母、西母,不详何义,疑是殷人之神话。商周时期西王母已被奉为天神,而受到人们的祭祀。

文/李远国 李黎鹤

西王母信仰的发展

西王母信仰渊源于对祖母的崇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华夏第一女神——西王母

西王母(资料图)

考古发现说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整个新石器时代,人们世界观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论,信仰着众多的神灵。他们把各种自然力崇奉为神,尤其是对大地与地母的崇拜。二十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在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亚的整个欧陆区域陆续发现的距今二、三万年以前的女性雕像,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女性雕像就是“大母神”信仰的物件化表现。

华夏第一女神——西王母

大母神石雕(资料图)

“大母神”造型犹如圆形容器,拥有圆硕的乳房、肚腹、臀部、显著的女阴三角区和粗短的四肢。这是宇宙万物的母亲,她们不仅创造人类,还要创造农作物和动物,以及尘世的全部生命。她的出现,比我们熟悉的天父神要早两万年左右。“随着石器时代大母神在雕塑品中展现为女神,原型女性以其完整与精美势不可挡地涌现在人的世界。除了洞穴壁画之外,这些大女神塑像就是已知最古老的祭礼作品和艺术作品了。这些塑像出现在从西伯利亚到比利牛斯山的广阔范围里,似乎需要以一种以大女神为核心的、统一的世界观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德·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

西王母又称“西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陈梦家先生指出:卜辞“所记东母、西母,不详何义,疑是殷人之神话。《山海经》及《穆天子传》并记西王母事,其地在西土昆仑之墟”。“掌日月之神即为二女,故称日月之神为东母、西母,汉人于铜镜上作吉羊话,以竟形似日月,故常曰明如日月;又作天王日月,明如日月不已,寿如东王公、西王母,寿而东王父、西王母等语,似汉人亦以东王父、西王母为日月之神”。(《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可是商周时期西王母已被奉为天神,而受到人们的祭祀。

华夏第一女神——西王母

西王母(资料图)

《山海经》中首次描述了的形象:“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在这里,皆以西王母为主神。

这位居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她是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显示出十分浓厚的图腾色彩,所谓“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这套装扮,正是以氏族长兼大巫师的身分而出现。其次,西王母有着秋神、死神、孕育神和生育神的神格,其主要司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华夏第一女神——西王母

周穆王见西王母 汉画像石 山东嘉祥出土(资料图)

据《竹书纪年》记载,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说明舜虞时代西王母已与中土有了交往。又言“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穆天子传》曰:“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比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所谓“帝女”,即天帝之女。周穆王西游访西王母于昆仑,这是西王母信仰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表明中土的文化开始吸收西部少数民族的信仰,而西王母回访周穆王,说明西王母信仰开始向中原的传播。

华夏第一女神——西王母

王母娘娘(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