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具书介绍·陈振孙及其《直斋书录解题》 晓梦迷蝶 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它与宋代另一都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齐名,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渐江安吉州(今浙江安吉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里,父亲是个读书人。陈振孙曾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作过多年地方官,任过江西南城县官}宝庆二年(1226)任兴化军通判;端平元年(1234)任教授;端平兰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兼任浙东提举。嘉熙元年(1237)又改知嘉兴府,任浙西提举。后历任国子司业。某部侍郎、宝章阁待制等职,淳祐九年(1249)退职,卒年无考。 陈振孙生活的南宋时代,正当出版事业兴盛发达,私人藏书,私人编制目录盛行一时;在这种风气影响下,陈振孙早年作官时就开始搜集藏书。他所任职的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出版业繁荣,藏书家很多。他在福建莆田任兴化军通判时,和当地藏书家相熟。莆田一带是文化发达、藏书家聚集的地方,这对陈振孙收藏图书.增长图书目录方面的学识有重要影响。陈振孙先后传录了郑寅、夹漈(指夹漈山,在福建莆田西北)郑氏、刘氏、李氏、方氏、林氏、吴氏等所藏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他以毕生精力从事书籍的收藏和整理,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编成了《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全书分为五十三类。考察其分类的性质,仍然是按用经史子集赠部分类法的顺序排列。书中没有总序和大序,在所分五十三类中。只有七类有小序。这七篇小序,是陈振孙认为有必要而写的。比如语孟类,自《汉书·艺文志》以来,历代目录都把《孟子》列入子部儒家类。宋代自熙宁以后,《孟子》被列入十三经,至元祐中,以《论语》、《孟子》取士。宋代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体现在学术思想领域中的这种变化,在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得到了反映。在目录中将《论语》、《盂子》并列,是陈振孙首创。语孟类小序说:“今国家设科取士,语孟并列为经,而程氏诸儒,训解二书,常相表里,故今合为一类。”这不仅表明陈振孙维护封建正统的思想立场,同时说明也能够根据学术源流的发展变化进行台理的分类。再比如音乐类,陈振孙在小序中说:“古乐已不复有书,而前志相承,乃取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以充乐类,与圣经并列,不亦悖乎?”他认为把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与六经之中的礼乐之乐相混同,使之与圣经并列,这是不妥当的。于是,从六艺之中把它们排除,名之曰音乐类,列于子部杂艺类之前,表明其地位,价值只能与杂艺之流相提并论。其他如小学类、起居注类,时令类、农家类.阴阳家类等小序的撰写,或者因为在分类上有所增设,或者因为著录内容分合变化。这些小序。除了表现陈振孙的思想政治态度及学术观点,也反映出陈振孙辨析学术异同的清晰和条理。 《直斋书录解题》的主要价值在于解题。“解题”也就是提要。它介绍作者生平,撮举每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对于我们读书,辨别学术源流有指导门径的作用。解题目录发端于汉代,到宋代已经趋于成熟。宋代是一个图书目录繁荣发达的时代,目录学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以及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当时目录学发展水平的最优秀、最典型的代表。宋代的大部分目录,包括官修的《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等都已佚失(至今只有后人辑佚本,,流传至今的只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以及《遂初堂书目》。《遂初堂书目》无解题,只记书名而已。《直斋书录解题》和《郡斋读书志》的解题不仅具有指导读书治学的功用,由子它们的存在,宋代解题目录的面貌得以保留。这些解题吸收并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及成果,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根据每部书的具体情况决定解题的篇幅。通常是二三十字至百余字就能简明扼要地披露一部书的大致内容。详略得当,繁简适中,灵活多样而不千篇一律,充分显示了我国目录学书。这部书对于了解辽朝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是不可忽视的。然而陈振孙之后只见于《宋波·艺文志》,其他目录均不见著录,很可能也佚失不传。由于《直斋书录解题》的存在,后人通过解题就可以了解这些已佚之书的大致内容。即使有些解题简略到仅记书名、卷数、作者,也为后人考辨古籍的真伪、异同留下了可供凭藉的蛛丝马迹。《直斋书录解题》还有一个优点,它著录一部书,通常把当时其他书目对这部书的不同著录记载下来。如: 祝融子两同书二卷 不著名氏。中兴书目云,唐吴筠撰,唐艺文志同,但入小说类。又案崇文总目以为罗隐撰,耒详。其书采孔老为内外十篇。祝融者,谓鬻子为诸子之首也。 三朝经武圣略十五卷 天章阁侍讲王洙撰。宝元中上进,凡十七门。后五卷为奏议。 中兴书目云,十卷。李淑书目十五卷。今本与邯郸卷数同。 论语续解十卷考异说例各一卷 吴棫撰。其所援引百家诸史传,出入详洽。所称栾肇驳王郏之说,间取一二。肇,晋人。隋唐志载论语释二卷,驳二卷。按董逌藏书忘,释己亡,驳幸存,而崇文总目及诸藏书皆无有。棫盖尝见其书也。馆阁书目亦不载。 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这评价,准确、恰当地遭出了《直斋书录解题》的价值。元代马端临所作著名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多采自《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后来也佚失了。流传至今的二十二卷卒是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成的。《永乐大典》中的《直斋书录解题》编辑草率,讹脱颇多。四库馆臣对解题进行了详细的考核,各附以按语。原本子解题之后同或附有随斋批注。随斋为何许人,说法不一。据清人钱泰吉考证,随斋是元代人程棨,号随斋。钱泰吉自称“证据凿凿”,“确然无疑”(见钱泰吉《曝书杂记》卷中)。由于随斋批注能够补阙拾遗,于本书颇有补益,四库馆臣在辑录时仍依其旧,与《直斋书录解题》并存。 陈振孙在政治观点及学术观点上,推崇朱熹,尊奉二程,对王安石则极力诋毁、排斥。这种褒贬、爱憎的态度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是很分明的。清代卢文弨称赞《直斋书录解题》“持论甚正”,“棱棱嶽嶽识见大有过人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九》;四库馆臣也誉其为“议论醇正”。来自封建时代学者的这种评价,正可以说明陈振孙及其《直斋书录解题》维护封建正统,保守、顽固的政治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