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亡前的11件趣事,魏忠贤子嗣遍天下,崇祯每月吃素10天…

 龙叔文馆 2017-08-06

最热文: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 十句经典话 写尽中国史 | 中国神仙排行榜  | 古代15个游牧民族全解 | 10秒杀一人,杀满100天 | 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1、崇祯皇帝为了节俭,每月有十天时间要吃素,不沾荤腥。但总吃素他也受不了,太监们就想了个办法。把整只的鹅褪毛洗净,内脏掏空,把素菜塞进鹅肚子里入水煮沸。然后再把菜拿出来洗净,以香油烹制,这种素菜吃的崇祯非常满意。只是,这样不是更破费了吗?



2、张献忠年轻时为了讨生活入营当兵,某次犯了军法要被处斩。主将陈洪范看他相貌不凡,“奇其状貌”,便向总兵官王威求了个情,将之鞭一百,逐出军队。若是没有陈洪范的多嘴,之后的历史轨迹应该就会不一样了吧。




3、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之后,也开科取士,办武举取中了一位武状元叫张大受。这位张状元二十多岁,很年轻,而且长得也帅,“仪表丰伟,气象轩昂”。张献忠非常喜欢他,赏给他很多东西,还赐了十个美女,一座豪宅,二十个家丁。然而仅仅过了三天,张献忠突然就变了脸,对属下说这个人我太喜欢他了,喜欢到我都怕见他了,干脆你们去把他杀了吧。可怜张状元金钱美女还没来得及消受,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人头落地了。



 


4、明末魏忠贤得势时期,浙江巡抚潘汝桢向天启皇帝上奏疏,对魏忠贤百般称颂,并提议魏忠贤如此功德无量,应该建生祠供奉。

天启皇帝不仅同意了这个请求,还亲自为生祠题写了匾额“普德”。



5、潘汝桢首开先河之后,为魏忠贤建生祠的运动就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一年之内就在全国各地建了四十多个。其中最大胆的是孝陵卫指挥李之才和河道总督薛茂相,他俩一个把生祠建在了南京孝陵前,另一个建在了凤阳皇陵旁边。这是要让老朱和老朱的祖宗们也都来瞻仰一下魏公公的风姿啊。

 


6、魏忠贤的生祠里供奉着他的“喜容”,也就是他的塑像。垂旒执笏,头戴冠冕,简直有如帝王一般。生祠落成之时,地方大小官员们得亲自将“喜容”迎入生祠,还得五拜三叩,若是行礼不认真都有可能得祸。比如兵备副使耿如杞,他就没有叩拜,而是只作了个揖。巡抚刘诏见状立马给他告了“黑状”,耿如杞因此下狱。

 



7、建生祠还不够,还有个叫陆万龄的国子监监生提出,魏公公杀“东林党”人,有如孔子诛少正卯。

魏公公编撰《三朝要典》,有如孔子作《春秋》。

所以理应把魏忠贤请进孔庙,让魏忠贤配祀孔子,魏忠贤的父亲配祀孔子的父亲。

还好这事最终没有实行。

 


8、天启皇帝不爱理朝政,专喜欢做木匠活,而且他的手艺也很好。

有传闻说宫里的小太监曾将他做的东西偷着拿到外面去卖,卖了五百两。

若此事属实的话,那天启即便不做皇帝,当个专职木匠,也早该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了。

 


9、崇祯七年九月,京城下了一场“泥雹子”,核桃大的黄泥丸子像下雨一样砸下来。

有人好奇,捡起几个揉碎,里面俱有火药的气味,不知何故。

 


10、明末中原农民军作乱,崇祯任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熊文灿此人没什么本事,解决不了这个烂摊子,就希望用招抚的办法解决问题。招抚的旗号打出去,也确实吸引了不少农民军前来归降,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张献忠。熊文灿非常高兴,以招抚张献忠为大功一件,沾沾自喜。当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湖广巡抚余应桂就看出张献忠此人反复无常,肯定不是真心归降,日后必反,他写信给熊文灿提醒他务必先下手为强。不料此信却被张献忠的人截获,张献忠“恶人先告状”,熊文灿也糊涂,向皇帝参了一本,说余应桂此举是“破坏抚局”。于是余应桂被罢官,发配边疆充军。




11、明末天灾人祸不断,财政吃紧,内阁首辅薛国观提议,可以向皇亲国戚们“借助”,也就是让这帮人捐钱。但这帮人也都是铁公鸡,不愿意出血啊。其中最狠的是武清侯李国瑞,皇上让他拿钱,他就把自家房子拆了,把家里东西都摆到大街上去卖,以此来显示自己家无余财。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把皇家的脸都丢尽了。

崇祯大怒,夺了李国瑞的官爵。

李国瑞也没想到崇祯这么绝情,又惊又悔,没几天居然死了。后来发现他家里有70万两白银,真是鸟为食亡啊。


老王:崇祯和这个李国瑞还有后面的奇葩故事。

后天放出来~



猜你喜欢

➡️➡️君宝远远在后跟着,却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张君宝脸上一红,应了一声:“是!”


➡️➡️276年后大明朝的灭亡,不过是竹子开花而已!


➡️➡️中国古代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竟是朱元璋九世孙!


➡️➡️历史小故事:不要轻易考验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