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72)[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外公红满天 2017-08-06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高楼林立的城市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大部地区遭遇炎热天气,许多城市笼罩在酷暑之中,杭州更是首当其冲,38-41℃高温持续半月之久,各项炎热指标齐头并进,迅猛向前,杭州已将武汉到后面,跻身于新四大火炉城市,位居第三。

“热热、热人们的话题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个字上来。

不只是美丽天堂杭州越来越热,重庆、福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均上了“火炉城市”排行榜。不只是南方炎热,北方高温城市也不少,高温日数比常年有所增加。北京高温日数17天,而常年只有8天,天津也难逃酷暑袭击,高温日数已达22天。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高温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多?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阳光似火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只是中国,世界各地都在“发烧”。

过去的一年,是气候变化极不寻常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11-2015年全球气候报告》指出,这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且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2015年首次破纪录达到400ppm,全球年度平均气温迅速上升,已经达到了1℃的升温标线,201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2016年,高温纪录被再次打破。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有多个气象指标破纪录,这一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出0.83℃,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地球正坐在气候变暖的高速列车上。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炽热的星球

对于中国来说,形势同样令人担忧。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去年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高出0.81℃,为历史第三高,仅次于2007年和2015年。

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只有将这些数据与往年同期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世界带来怎样的伤害气候变化的影响几乎触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热浪滚滚、干旱持续、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短时降雨量惊人等极端天气频发,这种“载入史册”的破记录趋势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

不是吗?2017年,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酷暑”仍在继续,它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愿离去,温度之高,炎热天气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也许,今年的高温纪录会进一步被刷新。

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等,人为原因主要下垫面发生较大的改变,土地利用状况、城市化、气溶胶、温室气体排放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除火山活动、太阳活动以突发形式出现外,总体速率是缓慢的,而从近年来全球急剧升温的趋势来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作用更为明显。

纵观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城市面积一圈圈地迅速扩,高楼林立,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汽车尾气排放量有增无减,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

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区域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气中释放大量热能,造成同一时段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边,中心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一般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城市热岛效应。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监测图,淡红色的点和面是城市、城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高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到城市变热,人们已明显感觉近年夏天没那么凉爽了,常常是一丝风也没有,直到夜里,似乎仍热不堪言,至于热岛效应,自有城市以来它就已经存在了呀

笔者认为,夏天越来越热与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失于偏颇不无关系。

制订一个科学完善的城市发展规划,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诸多原则之中,强化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无疑是重要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安全防患将有益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还是说说杭州吧!

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高温闷热的天气特点。很多老杭州人仍然记得,早年虽然也炎热,可摇一把蒲扇忍一忍就能挨过夏天,三伏最热时节,有人睡在外面,夜里有阵阵微风吹来,人会舒服很多,可如今,空调开足还是很难熬。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将原有风道堵死了。

从宏观地势来看,杭州三面环山一面城,临安、富阳都有自然风送过来,但如今这几个方向的风都被“拒之门外”,东部是平原,本可以从绍兴、萧山、宁波吹来海风,但这些地方土地利用改变很大,建起片片工业园区,反而形成新的热源。

杭州的钱塘江和大运河都曾是良好的通风口,自然风顺着河流和道路进入城区,赶走热气,带来凉爽,减缓了城市热能的集聚。可如今的钱塘江边屏风楼比比皆是,空气的水平流动受阻。

过去,中心城区高楼并不多,且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和道路分布。而如今,大楼越建越高,且越来越密集,一些自然河流被改造成水泥岸,变成悬崖式水道,而一些路口盖起的幢幢高楼更是将来风堵得严严实实,“小巷风”消失了,自然风已经很难吹进城来。

下面这幅图是杭州西湖区一条老街,这条街可通往西湖边,2000以后,在老街口建起这幢30多层高楼,这种见缝插楼的作法使自然风不在。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这条老街尽头堵了一幢30多层高楼,高楼建于2000后(杭州西湖区)

 

再看,杭州环城东路以西以及文三路一带,过去建筑不高,而现在建成了高楼群;杭州东站附近,原有楼房4-5层,如今大多在20层以上,三堡、四堡、五堡一带也是高楼平地起,令人眼花缭乱。

如果从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建高楼未尝不可,但建筑密度不能太大,且临街两侧楼不能太高,要缓慢向后渐渐提升高度,建筑形态也要有层次感,要错落有致。显然,我们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建筑形态、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少有考虑自然风流动规律,忽视了城市风道对气温、污染物扩散所起的巨大作用。

其次,我们的城市将“天然空调”湿地填埋过多,使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杭州是一个湿地较多的城市,湿地具有调节空气湿度、温度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杭州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区域湿地破坏严重,湿地的锐减加重了高温的集聚,杭州湿地的“天然空调”功能在正在减弱。

古城杭州过去湿地面积较大,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除有著名的西湖、西溪湿地这样大面积的水面外,全市的小湖泊、池塘随处可见。纵观全市,众多地名均与“水”有关,比如:丰潭路、古荡街、白荡海、西溪路、浴鹄湾、丁家浜、小港口、华家池、小河直街,桥的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打索桥、沈塘桥、石灰桥、卖鱼桥、上宁桥、密渡桥、水漾桥、章家桥、菜市桥、柴垛桥……。曾经的河流、湖泊湿地对区域小气候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原来这里是一片湿地,名叫“白荡海”2003年以后将湿地填埋建成居民区(杭州西湖区)


可如今,大面积湿地被填埋,特别是杭城西部开发,诸多房地产项目蜂拥上马,建房盖楼如火如荼,一些高楼大厦就建在原有湿地之上。虽然“西溪湿地”面积较大,达11.5平方公里,可与从前6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比已大为萎缩,过去的西溪湿地可与运河相通,与众多河流相连。

城市中的植被绿化对气候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杭州城市绿化面积很大,但水域和植被分布偏于西湖景区和城市西部,中心城区则以小公园为多,而大型公园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才会更为明显。

再次,能源消耗过大,汽车保有量猛增,汽车尾气排放使城市更加炎热。

城市变热,与我们的能源消耗过大,排热设备的过度使用有关。天气越热,能源消耗越大,电力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走在杭州的街道上,无数个空调外机飞速旋转发出嗡嗡轰鸣,全市各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热流注入到已经炙热的空气当中。

2016年,杭州市汽车保有量已达234万辆,百万车辆行使过程中,会有缕缕浅蓝色烟气从机动车尾部喷出,这种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及硫化物等,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污染空气的同时,还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种污浊气体升腾到空中,在静风条件下难以散去,致使炎热加剧,城市变热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相关。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炽热城市中的汽车

[转载]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越来越热?
       全国汽车保有量排行榜

不只是杭州,许多城市的热岛效应都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城市地域扩展加快、高楼林立且更加密集、汽车增速明显且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锐减,这些问题困扰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炎热加剧已经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的社会正在以农业为主社会向以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为主的现代社会转变,人们憧憬着生活的美好来到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已经突破50%大关。

高温酷暑再次提醒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学完善的规划一旦制订,不可随意更改,定要依法行政。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说:“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城市社会的发展。

建设“和谐城市”、“绿色城市”是城市居民的愿望,也是普通百姓的诉求。最后,借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来结束这篇博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