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立秋

 昵称43664918 2017-08-06



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1]



审校 I 马福云

8月7日 15:39:58, 星期一

农历 2017年六月(小)十六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肺与秋同属于五行之金,为阳中之阴。《素问·五脏生成》: “诸气者,皆属于肺。”秋季之肃杀,是对夏气生长太过的削减; 肺气之肃降,是对心火上炎太过的制约。肺金之气应秋而旺,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人气亦当顺应秋气而渐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此立秋时节应调理肺经为主,以平稳收养为原则,不宜过分宣散。


节气特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


节气养生


秋季养生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调养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节气导引


坐功导引

武当丹道祖师陈抟老祖《二十四节气导引图》

运:主太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托地,缩体闭息,耸身上踊,凡七八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尘、体无泽、足外热、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3]

节气艾灸

节气艾灸

节气艾灸主要选取人体三大养生要穴:中脘、关元、足三里[2]。利用纯阳艾火温灸,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取穴:

关元穴:由脐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作为五寸,仰卧,当脐下三寸处。

中脘穴:脐上四寸,当鸠尾与神阙连线的中点取之。

关元、中脘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即神阙穴,下三寸即是关元,上四寸即是中脘穴。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节气静坐

饮水斋中医静坐养生 

小寒静坐养生法

立秋当日睡前半小时盘腿静坐,最佳时间为节气点(8月7日 15:39:58)前后各十五分钟,静坐半小时,体会天地气交,人身气血流动,身心安定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