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伤筋断骨100天”,是为了顺口才这么说的还是有什么依据?小编给大家算一算骨折之后的恢复过程,看完大家一定对我们的老祖宗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在现代医学中称为“骨折愈合”,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1. 血肿炎症机化期:这一过程大约在骨折后2周内完成。 (1)血肿形成:骨折导致骨髓腔、骨膜下、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断端及其周围形成血肿。 (2)无菌性炎症反应及肉芽组织形成:严重的损伤和血管断裂使骨折端缺血,可致其部分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在骨折处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缺血和坏死的细胞所释放的产物,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浆渗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使得血肿机化成肉芽组织。 (3)纤维连接:骨折端坏死的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被吸收的骨基质,均向周围释放内源性生长因子。在炎症期刺激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及血管增生,并向成骨细胞转化。再由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蛋白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软骨和骨。而肉芽组织内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成为纤维连接。 2.原始骨痂形成期:成人这一过程大约需要3~6月。 (1)内骨痂和外骨痂的形成: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的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分别形成新骨,称为内骨痂、外骨痂。 (2)桥梁骨痂的形成:上述形成的软骨组织随着成骨细胞的入侵逐渐钙化而形成骨,即软骨内成骨,形成的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与内、外骨痂相连,形成桥梁骨痂,标志着原始骨痂形成。这些骨痂不断钙化加强直至临床愈合。 这时候有了原始骨痂,已是相对能承重了,患者可以下床活动。那我们算一算,如果是一个年轻人的原始骨痂形成的快一些大概需要3个月,加上之前的两周,大约为一百多天,可见老化“伤筋断骨一百天”不是瞎说的,在医学那么落后的以前依然能达到这种准确程度,不得不说老祖宗真是太牛了!当然骨折愈合第二阶段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纪、机体状态、营养、骨折处血供等等,时间可能长短不一。 此外,要想达到真正的临床愈合还需要经历骨痂改造塑形期,这一过程一般为1~2年,原始骨痂中的新生小骨逐渐增粗,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