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鸿 来自子悦集 00:00 10:31 立 秋 宋 ·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秋也”。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宋朝时,宫里在立秋有一个习俗,就是将种植在盆内的梧桐树搬入大殿,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启奏:“秋来了”,梧桐应声落叶,正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除了落叶,还有贾岛的'一点新萤报秋信',暑气未尽而千百种虫已经感应到清气,在最后的夏夜“飞光千点”,发出鼎沸虫声。 寒气将至未至的初秋,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刻就此来临了。 北国的秋最好,银杏渐黄,黄栌满树叶片的红,天空真正的万里无云。枣子、柿子、葡萄,在街头巷尾渐渐熟坠,一点点感受收成的喜悦。 南国的秋则来得缓慢,需要细心体会:二十四桥的明月夜,让人身心清凉;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最好不期而遇;各处的残荷,雨声里意境尤佳。 这是诗词最多的季节,美丽、细腻而又幽愁暗生,所谓诗意,大概就是如此。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丨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刻。 二候白露降丨“露从今夜白”,白是秋之标志,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丨秋凉以后寒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厉。万事有迹可寻,而动物往往更敏于感受自然的更替。 贴 秋 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食 秋 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 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称 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 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虽然到了,但天气其实还不是气候上的秋季,甚至每年大热的三伏天还在立秋之后。秋老虎依然存在。 在养生方面,这一个节令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能量开始储备的节令里面,我们要做好自我的收藏。 《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 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进入秋天有的人比较容易出现咳嗽,那咳嗽的时候,吃药几天也不见得很有效果,那我们可以用梨子。 那这个是梨子还是比较有讲究的,把梨子的上边的四分之一,就是梨子的尾巴这边四分之一切掉。然后用勺子,把梨子的心儿掏出来,掏空以后,放上百合,如果有新鲜的百合就放新鲜的,没有也可以把干百合泡一泡。再加点川贝,把川贝打成粉,放在里边。再把我们接下来的这个尾巴小盖,把它盖上,放在一个碗里,隔水蒸熟。 很多人是喜欢把百合、川贝放在一起煮,最好不要煮。我们隔水蒸熟,蒸熟以后拿个小勺子,在里边一点一点地舀着吃,这样对润肺,止咳的效果出奇的好,我们在家,可以不妨尝试一下。 防秋燥,吃莲藕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还要多吃点莲藕。莲藕的功效很多,可以降血脂,有益于肠道,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 贴秋膘,莫忘排宿便 立秋后天气湿热交替,合而为湿热邪气,以致脾胃内虚,肺气燥热,身体抵抗力容易下降因此,此时应调养脾胃。 陈皮具有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消积化滞等功效;与普洱茶结合,无论是表还是内涵,均混然天成,堪称一绝。 其保健功效,自然兼有两者的好处: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养颜美容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 立秋焚香 清代著名的外治法专书《急救广生集》载:“夏秋之月,忽遇大风大雨,震雷昏雾,必是诸煞鬼神经过。不论在家在外,俱宜入室闭户,烧香恭默,过后乃出,否则恐招损护咎”。 明《香乘·晦斋香谱》记载有:“西斋雅意香”,其按云“西方素,气主秋,宜书斋、经阁内焚之。有亲灯火、阅简编、消酒襟怀之趣”。 西斋雅意香:玄参(酒浸)四钱、檀香五钱、大黄一钱、丁香三钱、甘松二钱、麝香少许,右为末,炼蜜和剂作饼子,以煅过寒水石为衣,焚之。 喜欢动手的悦友们,不妨试着自己动手做一款秋日用香,如果对中国香文化感兴趣,也可参加我们这个月的香学课程《香悦生活 | 2日熏修,零基础变身用香高手 ...》 | 秋日用香推荐 | ▼ 寿·合香线香,以檀香、蔪艾、苍术、零陵香、陈皮、细辛、大黄等香药调制,香气温婉平和宜人、气息清冽微凉。香气入肝经。可解燥郁,舒缓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