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重提系列之《闲话“三亮”》

 永嘉陌上尘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诸葛亮的形象可谓闪耀着夺目而璀璨的光芒。当人们提及孔明时,都会如数家珍地赞叹着发生在他身上的每一个精彩故事,“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中,诸葛亮俨然成了智慧的化身,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人。此后,亦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渴慕如孔明那般,建千秋功业,扬万世美名。

今日单表两个自诩可以与诸葛比肩,亦以亮字为名的后辈“轻狂之人”。一个是“加亮”吴用,另一个则是“今亮”左宗堂。

当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水泊梁山竖起一面书有“替天行道”的大旗的同时,一场位次排列的争夺大战也在聚义堂内紧张而激烈地悄然上演。只听得人喊道“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然后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便从容地坐上了第三把交椅。对此,梁山的绿林们都点头表示信服。也许不明就理的读者会心生疑问,那么的好汉怎么一个书生竟排到前三?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在《水浒传》的第十四回,吴用才不急不缓的出现。在对其外貌特征做一番简单的交代后,作者便言及他的道号加亮先生。这道号加亮来头可真是不小,他竟敢称其谋略可以超过孔明。大话放出后,他是否真有诸葛的智谋呢?

吴用出场,刚好碰上刘唐与雷横昏天黑地的打斗。这书生倒是侠骨柔肠,便上前劝解。二人都在兴头,没人肯善罢甘休。劝架虽未成功,但吴用手执铜链在其中斡旋的画面,却透露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在武功方面,这个加亮怕是要比诸葛厉害一些。最起码人家也曾出入大将的争斗之中,会用一样兵器,印象中的孔明似乎不会运用什么武器。

武器方面,吴用占些优势,其智谋又是怎般?吴用劝解阮氏三兄弟加入劫取生辰纲一事,只暗想三次“中了我的计了”,便成功将三人说服。可见,吴用的言词虽不比孔明“舌战群儒”那般激烈,然其结果都也实现预订的目的,其口才应当不差。由吴用导演的智取生辰纲,考虑之充分,计划之详实,其高明精彩之处亦不需多言。以后的军事行动中,吴用的计谋更是层出不穷,帮忙梁山取得了赫赫战功。

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可谓“鞠躬尽瘁虽而后已”。宋江招安后被毒酒赐死,之后吴用亦结束生命伴其左右。总之,吴用究竟有没有超过孔明,我们虽不敢妄下断言,但其与诸葛像类似的忠义智还是赢得了后人的称赞。

人家吴用自称“加亮”是因二者都是儒生,且有着太多的共通处。那么,以武将身份被人得知的左宗堂声称“今亮”是否合理呢?

我们知道在晚清政坛上有着“曾、胡、左、李”之说,人家排在首位的曾国藩都没敢把自己比作诸葛亮?你第三的左宗堂凭什么就这么大言不惭地自我标榜。

话说,同在岳麓书院读书的曾左二人早先都是同学。后来,曾国藩的官运一路畅通,直做到了朝中二品大员。不幸的是,左宗堂连个进士迟迟都无法考中。这时左宗堂便想起了诸葛亮,以今亮自比,顺便挖苦老同学曾文正。

当然了,左宗堂敢这么说也不是信口开河的。当太平天国军队进攻成都时,时任师爷的他倒也凭着谋略帮助骆秉章打败了敌军。洋务运动中,他不仅是个积极的倡导者,更是一个实施者。他的最大功绩还在于收复了新疆,打败了阿古柏。

当然左宗堂身上有许多比不上孔明的地方,比方说左氏的嫉妒、争功、虚荣等等。

诸葛亮之后,涌现了大批的粉丝。“加亮”也好,“今亮”也罢,不过其众多爱慕者中的两位。无论其最终有无达到孔明的高度,其对美的追寻都值得人们的颂扬与肯定。

2014年3月10日

于南师学行楼413室

永嘉陌上尘

yjmsc9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