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一堂※※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7-08-07
怎样参与拍卖——拍场“捡漏” 打印此页】 【返回
发布日期:[2005-10-11]    共阅[2525]次
    在拍卖会场上“捡漏”?有没有搞错!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标题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在一般人看来,“捡漏”是在潘家园、鬼市、异地的古玩店、甚至农村老乡家的炕头,“宝贝”蒙灰落尘,弃之一隅,而慧眼识宝之人一见之下大惊失色,却又强忍兴奋,顾左右而言它,若无其事地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而后以百千倍,甚至万倍、十万倍的价格易手,创造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奇。

  一定有过这样的真实故事。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相似的传说,那么多人津津乐道?但每个人都知道这种运气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机会概率就如:你去树林散步,刚好见到一只兔子一头撞死在树下,你走过去捡还没人和你抢……

  拍卖场上也有“兔子”,以书画为例,一场上规模的拍卖会应有1500件以上的拍品,除了大家一致看好的热门和大名头的作品之外,总会有不为人所注目、不被人所了解的冷门拍品,这里面也许就有“漏”可捡。发现和遗漏是同时并存的。遗漏是上一次发现的不足,没有遗漏就不能创造下一次发现,每一次发现的循环都减少了遗漏的机率,而且,也提高了下一次发现的难度。随着发现与遗漏的循环往复,眼力和运气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捡“漏”是每个收藏家的共同愿望,不过若问,什么才算“漏”,则见仁见智矣。

  拍卖会上的“捡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情况。狭义的意思是,你看好的东西没有别人举牌竞争,你轻松地以较低价位买到手即为捡着了“漏”;对于那些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只要有一定的赢利就是捡到了“漏”,而收藏仅仅是作为附着于投资过程中的暂时行为。这类买家熟悉各地藏家的心理,会敏锐地找出艺术品价格的地域、地区差别,大小拍卖公司举办的规模不同拍卖会的价差,拍卖会与古玩店的价差等等,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增值和价差,目的是获取利润。

  不论上述哪种情况,大家在拍卖场上都可能会有机会,但没有运气可言。“兔子”都藏在密林深处,要下功夫才可能找到。这个功夫不单单指在拍卖会预展上认真“做功课”,更要靠着平日的点滴积累,对作者、作品的时代特征、风格特点、相关背景等等了解得越多越会有帮助,同时也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审美能力。

  除了这些必备的“硬件条件”之外,在拍卖会“捡漏”也有窍门——在那些流拍的拍品当中,蕴藏着大量的机会。拍卖的结果往往不是每件拍品都会有人问津。市场的规律决定了热门,抢手的拍品被众人拼抢,还有一部分拍品少人或无人问津。因此,每次拍卖结束都有不少“流拍”的拍品被退了回来。拍品流拍的因素很多:定价偏高、买家对其不够了解、在真伪判断上拿不准等等。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些流拍的物品实际上都是“捡漏”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不妨专门关注“流拍”的拍品,对其中感兴趣的,只要自己看好了,就可以通过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后成交,其价格就是该拍品的底价。

  “捡漏”是有时间与空间差别的。 只能站在“此时此地”来权衡得失,古董是没有终极价值的。千百年来,每件古董不知易过多少次手,好比是一条“链”, 在不同环节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而且也只能是这个价值。

  “捡漏”首先要练就内功,不让假东西“打了眼”,因为即使买了无“漏”可拣的真东西,只要品相好,现在价格无“漏”,但未来一定是个“漏”,收藏的增值效应永远都青睐真、希、精。对廉价的俏货,一定是“大漏”。是“大漏”就值得下手,不要因为一时的盘算而错过了机会。

  其实,不一定只用较少的钱买到价值较高的藏品才叫“拣漏”,有时明知是“大路货”,看似无“漏”可捡,但此“大路货”若有广阔的升值空间,若干年后回头看,当时的买价如此之便宜,也算捡了一个“大漏”。

  “捡漏”的最高境界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拍场上,鱼龙混杂,众口百词,如果你能独具慧眼,于众人看假之物中寻出宝贝,此种境界,必须慧眼、雄才、胆识三者俱备。拍场中时有真伪莫辨,有时就是“高仿”与“天漏”之间一线之差,往往拍卖公司对此也拿捏不准,模棱两可。一般藏家往往望而却步,而只有顶级高手才会出招去买。这种境界要么“中招匪浅”要么修得“仙丹”,二者必具其一。实属“捡漏”之最高境界。

  现代的古玩行情在价格上已经接近透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也就没有什么“捡漏”的机会。而真正的玩家就是要能够看到一件古玩中别人没有看到的内涵,善于挖掘出它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并以此来使一件不起眼的古玩身价百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