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视盘损伤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1978 年全国青光眼协作组会议,根据青光眼各种不同的发病机制将其分为 4 大类: ①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开角型和闭角型; ②继发性青光眼,即由其他眼病所引起的青光眼; ③混合性青光眼,为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青光眼; ④先天性青光眼。本章节重点介绍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青光眼,因眼压升高时房角开放,且不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引起眼部改变的疾病而命名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发病隐蔽,进展极为缓慢,常在中年发病,发病机制不明,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的疾病。 本病中医称“青风内障”。因多种原因导致气血不和,脉络不利,神水瘀滞所致。 <功效>主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气郁化火证。 <原料>牡丹皮、梔子、柴胡、当归、赤芍、川芎各 10 克,茯苓、白术各 15 克,甘草 3 克。 <用法>水煎,分 2 次服,每日或隔日 1 剂。 <功效>主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痰火升扰证。 <原料>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各 10 克,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分 2 次服,每日或隔日 1 剂。 <功效>主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阴虚阳亢证。 <原料>制何首乌、牛膝各 10 克,白芍、麦冬、钩藤、石决明、珍珠母各 15 克,五味子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或隔日 1 剂,分 2 次服。 <功效>主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肝肾阴虚证。 <原料>熟地黄 15 克,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柴胡、防风、蔓荆子各 10 克。 <用法>水煎,分 2 次服,每日或隔日 1 剂。 <功效>主治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料>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茱萸、蔓荆子各 10 克,车前子(包煎)、石决明(先煎)各 15 克。 <用法>水煎,去渣取汁,分 2 次温服,每日或隔日 1 剂。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房角关闭,房水排出路径阻断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眼病。常有明显眼痛、视力下降、同侧偏头痛等症状,如未及时治疗,可于短期内失明。为双眼性疾病,常一眼先发病,双眼同时发病者较少见,与遗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尤以 50~70 岁居多。分为急性和慢性2型。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当于中医“绿风内障”范畴;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当于中医“黑风内障”范畴。 <原料>雄鼠胆、鲤鱼胆各 1 具。 <用法>取汁和匀滴眼内,每日 2 次。鱼胆有毒禁内服。 <原料>硼砂 4.5 克,鸡蛋 1 枚。 <用法>将硼砂研面,把鸡蛋开一口装入药面,然后封住,用泥糊住,烧熟吃,每日 1 枚,常吃。 <原料>鲤鱼脑和胆汁等量。 <用法>调匀,频点目眦。 <原料>黑豆 100 粒,菊花 5 朵,皮硝 18 克。 <用法>水煎,趁热熏洗,每日洗数次,每剂可煎洗 5 日。 <原料>白芷 60 克。 <用法>研细末,每次服 6 克,每日 3 次。 【指导专家】 旷惠桃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术带头人、首届名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