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蒋氏族谱》编写序

 长江龙主 2017-08-07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周朝,传说周文王有99个儿子,后又收燕山雷震子,共一百子,故中国人称百家姓。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树高千丈不离根。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继承发扬祖业,是我蒋氏子孙之美德。

我“蒋”姓,出自皇室“姬”姓。“姬、周、蒋”乃我国古代最早之三大姓氏。据载:“黄帝本姓姬,子二十五家,承姬姓者十三人”。“黄帝--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此改姓姬”。“周,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灭商建周”。代表人物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

炎黄乃中华民族之祖,而非各大小宗族之祖,由于我国姓氏,有出于分封者、地理山河者、始祖自定者,来历有先后,地域有不同,故不能盲目认定。轩辕黄帝传嗣与尧,尧传有室,有室后始有姬姓,姬传周,周立姓。

周朝之初,周武王得天下,大肆分封诸候,以地为姓。文王封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武王姬发之弟姬伯龄于蒋地,即:现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建立蒋国,遂以蒋为姓。由上传承可见,伯龄公是我蒋氏族人之始祖肯定无疑,而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之祖、我蒋氏之远古始祖,有根有据,犹可确论。我国历史以黄帝为起点,标炳于史册,黄帝不仅为远古始祖,而且创立道学,数学,著有?黄帝内经?,还发明指南针等,使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成为世界第一文明古国。周公第三子伯龄公被封于蒋地至今,历经三千余年之繁衍,遂成华夏之大姓,凡天下蒋姓,皆伯龄公之后裔。

我蒋氏族人,自伯龄公被封于蒋地以来,居址甚详于典籍,有谱可查于史考。从周文王[姬昌]至今,我们对始祖伯龄公的事迹知道不多,但很多史料表明,他与周武王姬发、姬伯禽是兄弟,确是事实。蒋氏族人在中古代,位继人臣,事迹辉煌,其间有一人封王,九人封国公,八人拜宰相,三十三人封候、二十多人任太尉、太史、司马、司徒、大夫等要职,其中有:六世庆云公︱封国公,十一世饬颂公︱封太史,十五世彝素公︱拜大司谏,二十二世圣训公︱拜司徒,三十八世允复公︱拜宰相,四十一世良珊公︱拜中郎将等,足也标炳史册,竖碑立传。西汉四十四世诩公︱为州牧,四十七世横公︱封为逡遒候,三国琬公辅蜀汉,以后历朝,皆有闻达者;中华民国蒋中正.继孙中山先生之大统,实蒋氏之荣耀。我蒋氏族人,源流甚广,勋业实多,在此不祥述。

周朝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中国百姓经过历代战乱之苦,因诸多缘故,迁徒不定,乃形成“同一姓氏、支派良多、住居地不一,因年代久远、移居迁徒、道路曲折、班行迥异”。注:迥[jiong]差别很远。

我蒋氏乃西南蒋氏中的其中一支:威信县长安乡安乐村麦地坝街上蒋氏︱时俊公、时启公后裔--……。海[世]清公之子顺[有]宽公支脉,在多年以前,荣[富]富之父顺[友]宽公曾经多次提到,我家祖籍的来拢去脉,并说一定要带我[荣富]回四川宜宾高县祭天坝老家,去拜访蒋氏亲人,追究本族根源,找寻我蒋氏族人的族谱,可是没有机会、更没有时间,直到1981年,父亲独自一人入川,为换糥米过春节,路经四川省筠连县民主乡凉风坳时不幸摔伤而险些丢命,在路遇当地大坪头好心人王  的帮助下,总算检回一条命,人们常说:“久病无孝子”,由于兄妹尚小,我又远在宣威基场云南铸造厂工作[因本厂搬迁至昆明官渡区大石坝,本人于1995年4月搬迁至昆明],由此家中的老父,全靠体弱的母亲照顾,又因用药不当,而过敏及打针伤着坐骨神精等因素,导致下肢瘫痪在床,这养身病,折磨了我父亲整整十年,于1990[庚午]年正月廿八日不幸逝世,至此都没有如愿,真是无耐之际,自已家里原有的简易家谱,早在我曾祖蒋枝[玉]堂及爷爷海[世]清公、父亲顺[友]宽公三代人,住在云南省镇雄州上东里四甲愧来乡小林沟竹林坪,即现在昭通市彝良县洛旺乡甘坝小林沟竹林坪老屋基居住时,被强盗抢劫,住房被烧毁,家谱也随之被烧毁,后来家中唯有的一些祖辈简要记录,已被住在老家兄弟们遗失,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父亲等长辈,已经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我一定要完成父亲的这一大心愿,不能在给下一辈人留下,诸多的不清楚,诸多的疑问?且也是我从记事起就有的一大愿望,故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查找资料,拜访长者,并于一九九二年春节回老家云南威信,在威信林口蒋正[友]儒叔叔家,找到一本刚编写的家谱,非常高兴,发现有很多和我知道的几乎一样,但这本家谱,美中不足,我认为很单调,不完整,又于二零零七年春节前和我老家之一的彝良县洛旺乡中厂甘坝的亲人,蒋世有幺老爷、蒋友强和蒋友华幺爸、[甘坝--蒋富聪]兄弟等联系上,为振兴我派,激励后人,从一九九三年起,正式开始大量收集、整理我西南蒋氏族谱资料,多方打听、走访各家、克服困难、采集资料,这就为编修好?西南蒋氏族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得到很多同仁、亲属、朋友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彝良县洛旺乡中厂甘坝蒋世友幺老爷非常支持,直接把彝良县内,几位蒋氏长辈同门经过很长时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编著的九八版蒋氏家谱,带来给我做参考,由此我非常感动,还有贵州修文蒋玉华老人,蒋世伦爷爷等,在此深感谢意,但是编修族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经验,还必须发动众宗亲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蒋氏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灿照后人,为建就宗族风范、造就蒋氏人才立模在前,起先锋作用。我很想找到自家的家谱原稿以便续修,可是太难了,我无能为力。

“家谱、族谱”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有待发掘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有关的学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和以后某些工作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许许多多根在大西南,同根同族的蒋氏同胞,思亲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族谱、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

?西南蒋氏族谱?记载西南蒋氏族人:时俊公、时启公支脉的发展历史,祖先的源流,嫁娶生育、子孙繁衍、人殁寿葬,先人艰辛创业,勤俭起家、刻苦耕读、学业功名、商潮博击,人物风范,家族祖训等诸多内容,为后人寻根溯源、了解宗亲,互帮互学,建立友谊之依据;同时又是教育子孙为人处世、继往开来,振兴我族之生动教材。

我蒋氏族人,自“时俊公、时启公”之后,蒋氏族人繁荣昌盛,祖宗光耀,福泽万代,尊重科学,尊重历史,乃后世之基。但由于历史原因,迁徒分居甚广,因条件限制,谱中遗漏、谬误难免,未收入此谱,望谅解。希来者查考更正。

本族谱所记,始于周朝、汉朝、元朝,经明清、民国至今,但由于历史、阶级、水平诸因素,其内容不够完善,难免有糟粕部分,但为了尊重历史,基本保持原状,因此阅读时必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我之所以将此次编修的谱书,命名为[西南蒋氏族谱]是因为时俊公、时启公支脉,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市、地、州、县、乡、镇、街、村、社[当然有的亲人不一定在三省之内],又因为许多蒋氏裔孙只知父母,不知祖父母,更不知曾祖、高祖,为抢救我蒋氏族人之宝贵史料,为使今后子孙,懂得祖宗前辈;为使族谱不致断代、失传,使族谱代代相传,直至永远。

总之,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并在贵州蒋玉华、蒋世伦,特别是彝良县蒋世友、蒋友强、蒋友华、蒋富聪,林口蒋正儒、镇雄芒部蒋荣才等同族人的大力协助下,收录各支系的生庚年月、出生地址,文化程度等资料,经最后整理就绪后,于2011年12月,终于修正完成了编写族谱的任务。我辈继前人之志,实现前辈数百年之宏愿,完成了此谱。这将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对后人起到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希望后人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以伦理训子孙,发扬和学习前人之长,补已之短;将前人艰苦创业、睦族敬宗等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一定将此书,代代相传,补充完善,才不愧为蒋氏子孙。

我真心盼望蒋氏后代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学好过硬本领,为建设美好家园,为建设伟大富强的祖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造福人类而光宗耀祖!

正可谓:蒋氏裔孙遍天下,人财辈出尤可夸。



努力自有人才出,兴家兴族兴中华。

时俊公之第十三世孙:蒋荣富 撰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农历辛卯年十月十三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周朝,传说周文王有99个儿子,后又收燕山雷震子,共一百子,故中国人称百家姓。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树高千丈不离根。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继承发扬祖业,是我蒋氏子孙之美德。

我“蒋”姓,出自皇室“姬”姓。“姬、周、蒋”乃我国古代最早之三大姓氏。据载:“黄帝本姓姬,子二十五家,承姬姓者十三人”。“黄帝--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此改姓姬”。“周,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灭商建周”。代表人物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

炎黄乃中华民族之祖,而非各大小宗族之祖,由于我国姓氏,有出于分封者、地理山河者、始祖自定者,来历有先后,地域有不同,故不能盲目认定。轩辕黄帝传嗣与尧,尧传有室,有室后始有姬姓,姬传周,周立姓。

周朝之初,周武王得天下,大肆分封诸候,以地为姓。文王封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武王姬发之弟姬伯龄于蒋地,即:现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建立蒋国,遂以蒋为姓。由上传承可见,伯龄公是我蒋氏族人之始祖肯定无疑,而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之祖、我蒋氏之远古始祖,有根有据,犹可确论。我国历史以黄帝为起点,标炳于史册,黄帝不仅为远古始祖,而且创立道学,数学,著有?黄帝内经?,还发明指南针等,使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成为世界第一文明古国。周公第三子伯龄公被封于蒋地至今,历经三千余年之繁衍,遂成华夏之大姓,凡天下蒋姓,皆伯龄公之后裔。

我蒋氏族人,自伯龄公被封于蒋地以来,居址甚详于典籍,有谱可查于史考。从周文王[姬昌]至今,我们对始祖伯龄公的事迹知道不多,但很多史料表明,他与周武王姬发、姬伯禽是兄弟,确是事实。蒋氏族人在中古代,位继人臣,事迹辉煌,其间有一人封王,九人封国公,八人拜宰相,三十三人封候、二十多人任太尉、太史、司马、司徒、大夫等要职,其中有:六世庆云公︱封国公,十一世饬颂公︱封太史,十五世彝素公︱拜大司谏,二十二世圣训公︱拜司徒,三十八世允复公︱拜宰相,四十一世良珊公︱拜中郎将等,足也标炳史册,竖碑立传。西汉四十四世诩公︱为州牧,四十七世横公︱封为逡遒候,三国琬公辅蜀汉,以后历朝,皆有闻达者;中华民国蒋中正.继孙中山先生之大统,实蒋氏之荣耀。我蒋氏族人,源流甚广,勋业实多,在此不祥述。

周朝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中国百姓经过历代战乱之苦,因诸多缘故,迁徒不定,乃形成“同一姓氏、支派良多、住居地不一,因年代久远、移居迁徒、道路曲折、班行迥异”。注:迥[jiong]差别很远。

我蒋氏乃西南蒋氏中的其中一支:威信县长安乡安乐村麦地坝街上蒋氏︱时俊公、时启公后裔--……。海[世]清公之子顺[有]宽公支脉,在多年以前,荣[富]富之父顺[友]宽公曾经多次提到,我家祖籍的来拢去脉,并说一定要带我[荣富]回四川宜宾高县祭天坝老家,去拜访蒋氏亲人,追究本族根源,找寻我蒋氏族人的族谱,可是没有机会、更没有时间,直到1981年,父亲独自一人入川,为换糥米过春节,路经四川省筠连县民主乡凉风坳时不幸摔伤而险些丢命,在路遇当地大坪头好心人王  的帮助下,总算检回一条命,人们常说:“久病无孝子”,由于兄妹尚小,我又远在宣威基场云南铸造厂工作[因本厂搬迁至昆明官渡区大石坝,本人于1995年4月搬迁至昆明],由此家中的老父,全靠体弱的母亲照顾,又因用药不当,而过敏及打针伤着坐骨神精等因素,导致下肢瘫痪在床,这养身病,折磨了我父亲整整十年,于1990[庚午]年正月廿八日不幸逝世,至此都没有如愿,真是无耐之际,自已家里原有的简易家谱,早在我曾祖蒋枝[玉]堂及爷爷海[世]清公、父亲顺[友]宽公三代人,住在云南省镇雄州上东里四甲愧来乡小林沟竹林坪,即现在昭通市彝良县洛旺乡甘坝小林沟竹林坪老屋基居住时,被强盗抢劫,住房被烧毁,家谱也随之被烧毁,后来家中唯有的一些祖辈简要记录,已被住在老家兄弟们遗失,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父亲等长辈,已经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我一定要完成父亲的这一大心愿,不能在给下一辈人留下,诸多的不清楚,诸多的疑问?且也是我从记事起就有的一大愿望,故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查找资料,拜访长者,并于一九九二年春节回老家云南威信,在威信林口蒋正[友]儒叔叔家,找到一本刚编写的家谱,非常高兴,发现有很多和我知道的几乎一样,但这本家谱,美中不足,我认为很单调,不完整,又于二零零七年春节前和我老家之一的彝良县洛旺乡中厂甘坝的亲人,蒋世有幺老爷、蒋友强和蒋友华幺爸、[甘坝--蒋富聪]兄弟等联系上,为振兴我派,激励后人,从一九九三年起,正式开始大量收集、整理我西南蒋氏族谱资料,多方打听、走访各家、克服困难、采集资料,这就为编修好?西南蒋氏族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得到很多同仁、亲属、朋友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彝良县洛旺乡中厂甘坝蒋世友幺老爷非常支持,直接把彝良县内,几位蒋氏长辈同门经过很长时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编著的九八版蒋氏家谱,带来给我做参考,由此我非常感动,还有贵州修文蒋玉华老人,蒋世伦爷爷等,在此深感谢意,但是编修族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经验,还必须发动众宗亲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蒋氏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灿照后人,为建就宗族风范、造就蒋氏人才立模在前,起先锋作用。我很想找到自家的家谱原稿以便续修,可是太难了,我无能为力。

“家谱、族谱”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有待发掘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有关的学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和以后某些工作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许许多多根在大西南,同根同族的蒋氏同胞,思亲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族谱、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

?西南蒋氏族谱?记载西南蒋氏族人:时俊公、时启公支脉的发展历史,祖先的源流,嫁娶生育、子孙繁衍、人殁寿葬,先人艰辛创业,勤俭起家、刻苦耕读、学业功名、商潮博击,人物风范,家族祖训等诸多内容,为后人寻根溯源、了解宗亲,互帮互学,建立友谊之依据;同时又是教育子孙为人处世、继往开来,振兴我族之生动教材。

我蒋氏族人,自“时俊公、时启公”之后,蒋氏族人繁荣昌盛,祖宗光耀,福泽万代,尊重科学,尊重历史,乃后世之基。但由于历史原因,迁徒分居甚广,因条件限制,谱中遗漏、谬误难免,未收入此谱,望谅解。希来者查考更正。

本族谱所记,始于周朝、汉朝、元朝,经明清、民国至今,但由于历史、阶级、水平诸因素,其内容不够完善,难免有糟粕部分,但为了尊重历史,基本保持原状,因此阅读时必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我之所以将此次编修的谱书,命名为[西南蒋氏族谱]是因为时俊公、时启公支脉,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市、地、州、县、乡、镇、街、村、社[当然有的亲人不一定在三省之内],又因为许多蒋氏裔孙只知父母,不知祖父母,更不知曾祖、高祖,为抢救我蒋氏族人之宝贵史料,为使今后子孙,懂得祖宗前辈;为使族谱不致断代、失传,使族谱代代相传,直至永远。

总之,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并在贵州蒋玉华、蒋世伦,特别是彝良县蒋世友、蒋友强、蒋友华、蒋富聪,林口蒋正儒、镇雄芒部蒋荣才等同族人的大力协助下,收录各支系的生庚年月、出生地址,文化程度等资料,经最后整理就绪后,于2011年12月,终于修正完成了编写族谱的任务。我辈继前人之志,实现前辈数百年之宏愿,完成了此谱。这将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对后人起到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希望后人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以伦理训子孙,发扬和学习前人之长,补已之短;将前人艰苦创业、睦族敬宗等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一定将此书,代代相传,补充完善,才不愧为蒋氏子孙。

我真心盼望蒋氏后代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学好过硬本领,为建设美好家园,为建设伟大富强的祖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造福人类而光宗耀祖!

正可谓:蒋氏裔孙遍天下,人财辈出尤可夸。



努力自有人才出,兴家兴族兴中华。

时俊公之第十三世孙:蒋荣富 撰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农历辛卯年十月十三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