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新概念:“冰塔林”

 清风无言686 2017-08-07

前言


本专栏,主要讲解高考地理试题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地理专业术语,这些地理专业术语并不是新创的,而是原本就有的,只不过对于一些高中生来讲,却可能是全新的一种概念——课堂上老师们讲得少抑或不曾讲过——学生们碰到这些地理术语时,经常被搅得云里雾里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汇编一些高考试题(含各地模拟题)中出现地理专业术语及对应练习题,命名之“高考地理新概念”,供大家参考、训练。


今天的要介绍的是——冰塔林

△冰塔林

一、概念解析:

要了解“冰塔林”,先得了解“”冰塔”和“冰林。”


“冰塔”,也叫“冰林”,是指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这些冰柱因冰川表面长时期发生差别消融而造成。众多的冰柱成群出现,即为“冰塔林”。


你看看,这些高达数十米的冰柱,形态各异,多呈塔状,一座座耸立在冰面上,就像一片冰塔森林,我们称之为“冰塔林”是不是很形象?

二、形成原理

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不同、或者温度不同导致冰体密度的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使得冰川表面产生一些裂缝和裂隙。


这些纵横相间的裂隙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如风、太阳辐射等,尤其是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犹如锋利而炙热的刻刀),使得这些沿裂缝边缘的冰块融化较快,慢慢的形成一个个耸立的冰塔。


成群出现的冰塔则为冰塔林。冰塔与冰塔之间往往密布冰碛,冰碛中可能有死冰。

三、关键条件:

冰塔林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景观,只有中低纬度的大陆性冰川才有它的身影。在冰温较高的、消融和运动速度都快的海洋性冰川上,则形成不了冰塔林。


所以必须是

(1)中低纬度的

(2)大陆性冰川

(3)冰川运动速度不同而造成的断裂而产生的裂隙

(4)强烈的大风、太阳辐射等造成冰块的不同消融

四、主要分布

在珠穆朗玛峰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冰川上就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


根据最新科学考察显示,珠峰东绒布冰川末端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800米高度。


冰塔林的退缩充分的印证了全球变暖的事实。


五、典型考题

【2017石家庄模考】

冰塔林(如图2所示)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地貌景观。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也使得冰塔林变得更高。冰塔林变得更高。冰塔林的变化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800米的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地区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 )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南极大陆          

C.喜马拉雅山         

D.格陇兰岛

7.冰塔林对登山者来说是灾难,原因是( )  

A.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B.结构脆弱,易崩塌

C.表面有融水,易滑落                    

D.气压较低,空气稀薄

8.为了监测冰塔林的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GPS、RS           

B.GPS、GIS         

C.RS、GIS           

D.RS、GPRS


【2017玉林模考】

冰塔林(如图2所示)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近期,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冰塔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大陆可以看到该景观    

B.冰塔林结构脆弱,易崩塌

C.海洋冰川消融快也能形成冰塔林    

D.冰塔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8.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反映了

A.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B.该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C.气候变暖    

D.地壳垂直下降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