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访“根书”艺术大师--冯汉才

 ouyangsbb 2017-08-07

2013年1月5日,王中丙市长与冯汉才亲切地交谈(周海涛 摄)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李土寿 通讯员 刘金凤 编辑/荣 蓉 蔚 青)参观广东海洋大学霞山校区的“夕阳红展览馆”,眼前琳琅满目的根字、根画作品令人目不瑕接,叹为观止。它们藏于深山,埋于地下,或被弃之路边,或本应当柴火烧掉,全因有了一双慧眼,一颗热心,一双巧手,枯朽之木才被复活,被赋予艺术生命,登堂入室,艳慕世人。

观众在观看冯汉才的根雕展览

  近日,冯汉才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从北京载誉归来,2013年1月5日,湛江市政府王中丙市长、梁志鹏副市长亲自登门表示祝贺,并进行亲切交谈。化腐朽为神奇的,是冯汉才老先生。

  天成

  冯汉才的根艺,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艺人奇思妙想的最佳结合,欣赏这些作品的一大妙处,是可以自由联想。

  大自然必定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不经意间将书法精奥蕴于万物中——“以人为本”和“天下为公”都是行草,由颜色、大小、材质相同的荔枝树根组成,苍劲有力,巧夺天工;“寿”字高约80公分,宽约50公分,气韵流畅,轻重疾缓,一气呵成。“中国”两字圆润中见筋骨,笔划清晰,丁头鼠尾,堪称书法佳作。

号称镇馆之作的根书《我爱你:中国》

  这些根字的可贵之处,在于每个字都是天然生成,无人为拼接,保持原生态。要找齐材质、大小、色泽相同的几个字组成一幅根字作品,讲究机缘巧合,有时往往要等待好几年时间。“以人为本”看起来浑然一体,实则大费苦心,为了找齐这四个字,冯汉才花了4年时间,光一个“人”字就先后找过四个,直到见到最后一个,他才拍案叫好:就是它了!

  如果说根字妙在形神兼备,根画则妙在似似而非。

  每一幅画,只需静静地观看,画面都会活起来:“龙航四海”,两位水手奋力扬起一面风帆,驾着龙船向茫茫大海远航;“喜上枝头”,两只鸟儿相依相偎,延续生命;“神耳”是一只硕大的耳朵,正在倾听万里波涛,那是渔家之耳吧,正在等待渔船归来?那张由榕树根须组成的“渔网”,正诗意地迎风鼓起,这是哪位渔家姑娘的巧手所织?靠近“鱼乐图”,松香隐隐袭来,一问才知,这是古松树的阴沉木,那棵古松应该在某座深山中挺立数百年,最终倒下,因雷击还是自然死亡,我们不得而知,然后,沉到了水底,经过漫长的浸泡,外层散松的材质腐化,剩下密度大的内核,然后又在怎么样的机缘中,被人相中,最后成为冯汉才手中的一件艺术?

金龙回首 (1)

  每一件根画作品都能呈现多种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边看像一只奋蹄凌空的骏马,换个角度看是把酒问青天的诗人。即使在不同的人眼里,也有不同的观感。

  寻根

  虽然79岁高龄,冯汉才说起根艺仍然两眼放光,你很难想象这位古稀老者每周打两次乒乓球,打球时仍能像猴子一样跳跃进攻。冯汉才说,根艺给了他一颗不老的心。

  能一以贯之保持对一种爱好的热情和追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冯汉才对树根情有独钟,在他眼里,根像一位辛劳的母亲,扎根土地,不断从土壤中输送养分和水分,让树木长得粗壮、挺拔,她不仅有坚忍不拔的身躯,还有非凡的灵性,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1994年从海大退休之后,他开始专注于根艺,并为之倾注了一门子心思。为了寻找好素材,冯汉才常常自带干粮,走遍了两广、海南、贵州等地,爬山越岭,一旦发现好根材便如获至宝,背到溪边濯洗,再辗转运回湛江创作。由于痴迷于根艺,他的根友遍布各地,发现好根材便通知冯汉才过去看看。

龙腾四海

  最让冯汉才得意的作品之一,是一块海南酸枝木的根抱石,这件大作品现在是冯汉才“夕阳红展览馆”的镇馆之宝,在被冯汉才发现之前,这块巨大的树根在海南深山埋藏多年,后因为修路被挖起,准备拉到木柴加工厂处理。一位根友知道后,给冯汉才电话,冯汉才获悉消息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赶去海南,并看到了这个填满石块、泥沙的树头,“足足有几吨重,我请来一台铲车、2台吊车把这个庞然大物弄起来,后来又请车运回,费了很多工夫。”回顾起这次寻根过程,冯汉才满脸泛光。

  生活从来不缺乏美,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渔网”这幅根画的榕树根,便取之于原霞山法国楼的墙体。当时,冯汉才听说法国楼要拆迁,忆起那些令他神往的榕树根,便借来六七米高的长梯,不顾老迈之躯爬上梯子,小心翼翼的将墙体上的榕树根须剥离出来,“当时过往的行人都为我捏一把汗,不时有人善意提醒我:‘小心啊,掉下来就报销啦。’”冯汉才说着,哈哈笑起来。

  灵思

  大块头的根材弄回来后,先放在楼下的一块空地里清理,去皮、去泥沙,轮廓出个大概再往家里搬。接下来是进一步的清理、去皮、造型、打磨。去皮时工作量特别大,工具得换几种,锉子、扳手、刀,甚至是木棍或铁枝,下手力度要适中,力度大怕破坏了纹理,弄断了根,力度小又剥不开。造型时,角度、斜度、开口都得胸有成竹才动手,否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打磨时,为了避免木屑四处飞,他想了个办法,拿一大块塑料膜把根材罩起来,自己戴上口罩,“即使在这样的冷天,只需忙一会,也会大汗淋漓,我一天得洗几回澡。”冯汉才说。

运动健将凯旋归来

  且说那花了十天时间从法国楼墙体上剥下来的榕树根,要将这如莽龙虬须的根须一点点地把树皮剥下来,本身就是件技术活,既不能弄断根,又不能弄花了纹路。这是一件比绣花还费眼力的活。冯汉才年岁已高,为了看清楚,往往要借助放大镜。他的手经常被刀划伤,被树根弄伤,新的旧的伤痕留在手上, 在他看来,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

  构思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这是一个充满发现与灵思妙想的过程。多年来,他有一个习惯,只会在心情好的时候才动手设计;几件作品同时进行,找不到感觉时就放一放,过段时间再重新拾起,往往又有新发现和新灵感。

  冯汉才一百平米的家中,堆满了根材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二十年来,他几乎倾尽所有积蓄和退体金,换来了一堆树根。他自嘲:“我是个穷光蛋。”但他周围的人却说:“您是最富有的人。”
  他对这些根字根画倾注了如此巨大的热情,以至于不舍得售出一件作品。在他眼里,每一件作品如同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心血之作,谁会舍得卖掉自己的孩子呢?你看他看着自己作品时的满心欢喜,便知道,在痴迷根艺的同时,他多么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