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成想、不承想、不曾想

 正版暮染 2017-08-07
不成想、不承想、不曾想
陈林森
大连某高校退休教师余明先生今晨在职业博客上发来留言如下:
陈老师您好!久未拜访,望见谅!今有一事不明,求教与您,望不吝赐教!我的问题是“不成想、不承想、不曾想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从词典中基本上可以找到答案。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承想”这一词条,释文是:料想;想到(多用于否定式,表示出乎意外):不承想︱没承想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谁承想今天又刮大风呢?也作成想。
这就是说,“不承想”是“承想”这个词语的否定形式,也是唯一通行的形式。换言之,“承想”通常不用于肯定形式。北大CCL语料库搜索,可得到60余个使用了“承想”的语料,全部是否定形式,包括“不承想”“没承想”“谁承想”“哪承想”四种否定形式。“成想”的否定形式(“不成想”“没成想”“谁成想”“哪成想”)共有58个语料。
但“曾想”则不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均未收“曾想”词条。在CCL语料库搜索“曾想”,大部分是组成“曾想过”“曾想到”“曾想起”“曾想得到”等形式,在这些句子中,“曾想”并非独立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是“曾-想过”“曾-想到”“曾-想起”“曾-想-得到”等组合形式,“曾”是独立的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结构。即使有一些“曾想”后面没有“到”“过”等动词或助词,似乎是独立形式,“曾”也是作为副词修饰动词“想”,如“‘文革’中待业8年,曾想去当老师,费尽心机没能当成。”;或者“曾想方设法”这样的组合形式。虽也有个别“不曾想”表示出乎意外的意思,可以断定是不规范的用法。如:“他打算到抚顺去,不曾想迷失了方向,走到北山老林里来了。”此句中的“不曾想”应改为“不承想”。
概言之,“承想”“成想”“曾想”中,“承想”“成想”是同义词,而“承想”是最规范的用法;“成想”也是合法的词语,但不是首选词;“曾想”则不是独立的词语(是实际使用时的临时组合:时间副词加动词)。“承想”“成想”都只用于否定形式。也就是说,“不承想”“不成想”是同义用法,其中“不承想”是首选形式,“不曾想”是临时组合,与前二者也非同义用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