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病毒病 症状:花叶病毒病为害十分严重。 花叶病毒病,最初表现为叶片部分或整体萎蔫,呈黄白色斑驳的花叶状,出现皱缩。生长初期感染和发病的植株,生长不良,不结球,损失惨重. 坏疽(环斑)花叶病,在叶脉间形成许多1~3mm的黑褐色水清状斑点或轮斑,叶脉和叶柄上出现紫褐色水渍状坏死条斑。这种症状也出现在叶球内部。有的植株单侧出现病斑,导致叶球扭曲;有的在生长后期感染发病,只在叶球内部的叶片形成病斑。
白菜软腐病 症状:最初发病于接触地面的叶柄和很尖部,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去水分而萎蔫,最后整个植株枯死。生长后期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黄条跳甲、甘蔗黑蟋蟀等虫害严重时,病菌从伤口处大量侵入,导致病害加重。有时,在运输途中发生软化腐烂现象。 白菜黑斑病 症状:本病能为害植株的叶片、叶柄、花梗及种荚等各部。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病斑圆形,灰褐色或褐 白菜黑斑病 色,有或无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潮湿环境下更为明显。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环。病斑较小,直径2-6mm;甘蓝和花椰菜上病斑较大,直径30mm。叶上病斑发生很多时,很易变黄早枯。茎和叶柄上病斑呈纵条形,其上也色霉状物。花梗和种荚上病状与霜霉病引起的病状相似,但长出黑霉可与霜霉病区别。
白菜丝核菌病 症状:当白菜长到15~20cm时,接触地面的叶柄上出现1.5-4cm椭圆形或不规则淡黄褐色病斑,不久后病斑变为褐色,腐烂而凹陷。病害严重时,病叶发黄枯死,内部叶片也开始腐烂,但无恶臭。连续降雨时,病斑上方的健部形成白粉状的子实层,不久后变为淡褐色。通常发生于11月以后、临近收获时期。有时幼苗期也发生,导致苗立枯。
白菜黑根病  症状:该病害以接近地面部位折断为特征。幼苗在发芽4-5天后开始发病,茎基部变细,有风吹过便折断。播后20天的秧苗生长极度迟缓,大部分虽然能够存活,但叶片是深色萎蔫,结球不充分或不结球。
小白菜白斑病 症状:叶斑近圆形,浅灰色至白色,斑边缘略呈湿润状或出现污绿色晕环,病斑显得薄而近透明,易破裂,有的脱落成叶面穿孔。
大白菜褐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外叶上,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扩大后成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浅黄白色斑。大小0.5~6毫米。有的受叶脉限制,病斑略凸起。
小白菜霜酶病 症状:叶面出现不规则形块状黄褐色枯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稀疏白霉病征(孢囊梗与孢子囊),严重时病斑连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片干枯。
大白菜炭疽病 症状:大白菜炭疽病分布全国各大白菜产区,是主要叶部病害之一。除为害大白菜外还可为害小白菜、萝卜、芜菁、芥菜等。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等。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病斑直径一般为1~2毫米。病斑多时连片,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褐色,条状,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长椭圆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大白菜黄萎病 症状:多在大白菜包心期后显症,先是外叶叶脉间叶肉变黄,随着黄化进程发展,整个菜叶乃至整个菜株黄萎。拔出病株剖开主根,可见其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