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历史之凉州八景之谜

 mrb8 2017-08-07

武威和全国许多名城胜地一样,自古就有“八景”之说。八景起于何时已无考,但据民间传说结合古建筑推测,最初当在明代就已出现。从史料上看,清朝乾隆十四年张玿美所修的《武威县志》中,“凉州八景”是见著于史书中最早和最完整的记载。此后,文人墨客又将“凉州八景”分为“外八景”和“内八景”,而且所含内容各不相同,留下了一些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

  张玿美把“凉州八景”定为“绿野春耕”、“平沙夜月”、“天梯古雪”、“镇西晓角”、“狄台烟草”、“金塔晴霞”、“大云晚钟”、“黄羊秋牧”,每一景都有题咏诗。有些人认为这种定位似有不妥之处,如“大云晚钟”是位于城内的景观,应放到“内八景”中,而应把“莲花壶天”纳入“外八景”。莲花山位于武威城西南12.5公里处,古时山上建筑宏伟,殿宇相接,山泉秀丽,景物宜人,是武威著名的游览胜地。“壶天”是道家语,出自《云笈七签》书中,说有一人叫施存,学道家法术时,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壶中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自号“壶天”。这里是把莲花山比作壶天,如同仙境。还有人说,海藏寺是武威著名的古刹胜地,在城北是景色最美的地方,而“海藏烟柳”(或称“日出寒烟”)更是少见的景中奇观,说每当夏秋之际,旭日东升,晨光透过茂密的树木,远远就会看到寺前牌楼檐下,一缕青烟袅袅而上,盘旋缭绕于垂柳之间,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确是一幅绝妙的景象,所以应把“海藏烟柳”纳入“外八景”之中。对于以上看法,至今未能有统一的观点,但人们普遍以张玿美所定的“凉州八景”为准。在这八景中,也有一些景观搞不清它的来龙去脉。如“狄台烟草”,相传狄台是宋朝大将狄青征西夏时路过武威为练兵所筑,台周绿草在阳光照射下,水气氤氲,仿佛笼罩着一层烟雾,遂有此景。但据史料考,狄青抗击西夏时活动主要在今陕西北部和甘肃陇东一带,凉州当时已为西夏所据,号为“辅郡”,所以狄青从来没有或不可能到过武威,更不可能在此筑台练兵。那么为什么会有狄青筑台之说呢?这是因为凉州陷于西夏之后,凉州人民盼望宋朝出师解救人民于水火而编造的故事,这如同杨门女将征西夏战死古浪峡的传说一样,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至于狄台为何人何时所筑,什么时候开始以“狄台”称谓,成为至今未能破译的历史之谜。

  “凉州八景”除了“外八景”,还有“内八景”之说,它们身上更有许多难解之谜。据有关资料,有人将“内八景”定为“文笔三峰”、“大云晓钟”、“鱼跃龙门”、“滚龙石”、“夜雨打瓦”、“千里眼”、“七星剑”、“罗什倒影”。“文笔三峰”是指古时位于城内北边的罗什寺塔、大云寺塔、清应寺塔,犹如三支立于笔架上的笔,故有此称。大云寺钟鼓楼上之钟,早晨或傍晚如响震之,能远闻数十里,发人深省,称为“大云晓钟”。古时位于西大街的镇台衙门花园里,每当农历十五月明星稀浇水时,流水撞击牌坊,激起层层浪花,月光照水,水溅牌坊,状似“鱼跃龙门”。“滚龙石”是指东城门楼柱顶石上,刻有滚龙攀凤,工艺超群,游人为之惊叹。更令人惊奇的是,每当晴天之夜,在南城门上可听到“夜雨打瓦”之声,出来看,却天气晴朗,无云无雨。在北城门楼柱上有一节眼孔,从孔中可望见百里之外的民勤县城,被称为“千里眼”。而在凉州城西面,原无西门,也无西城楼,只有几处土堆似的墙,每处站一人,土堆数不清,或七或八,号为“七星剑”。而“罗什倒影”,则是指在罗什寺塔西有一藏经楼,每至中午,日光直射,经楼与塔身斜对,经楼门隙,塔成倒影,俗称倒影塔。这八种景观除“大云晓钟”外,都已看不到它们的原貌,尤其是“夜雨打瓦”、“千里眼”、“七星剑”等景观,更让人感到神奇莫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神奇的现象?成为古人留给今天的难解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