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营口是这样的…… 大商新玛特那时叫营口商场 市政府那时是营口宾馆 营口人习惯管渤海大街叫“三干线” …… 那时的公共汽车很长,人们称之为“大长龙”,坐车时售票员会提醒你,别站在前后节车箱连接的地方,容易“闪了腰” 那时的营口人管辽滨公园叫“辽河沿”,那个年代谈恋爱叫“搞对象”,常干的事就是去“辽河沿” 压马路,手拉着手时要“时刻警惕”着,别让熟人撞见…… 那时候辽河里的鱼很多,钓鱼常用的家备什是“搬网”,也有甩“地钩”、下“地笼子”的。 三十年前的辽河广场是这样的,周围的居民区都被广告牌包围着 那是营口的车牌都是“35”打头,街上跑的最高档的车是“上海”轿子、北京吉普,“私家车”这个词还没出现,如果谁能坐一回“轿子”,就可以在小伙伴中荣耀几天。 那时候还没有超市,市场刚刚出现,多数人买菜只去副食商店,去市场总有上当的感觉。这就是小编经常去“打酱油”的新华副食。 那时候在辽河大街与河边之间有一条小路,叫小二道该(街),这是小编上下学必经之路。经过这段路时常要“翻山越岭”,因为家家户户总是把买来的煤先卸在路边,然后再一盆一盆的端回家。 【图片来源网络】 ![]() 撰稿 造小欠 版式 小蜜蜂 ![]() ![]() ![]() ![]() |
|
来自: 月中寻桂QQ > 《地理、历史及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