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梁工匠 ‖ ​贺广友——承上启下的辽河船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3-09-20 发布于辽宁


从三面船镇政府东侧南北方向的公路一直南行两公里,就是辽河三面船古渡口。奉天通志中记载:法库县城南八十里,山势三面似船,故名三面船。一云山临辽河,三面皆可泊船,故名。辽河渡口历史悠久,曾有“依山傍水,千帆竞过辽河岸;兴货通商,人才荟萃三面船”之美誉,古来就是商贸重镇。

正因为有了辽河渡口,才产生了辽河船工。而贺长友则是三面船镇辽河渡口的辽河船工传承人之一。

贺长友,1955年出生,三面船镇三面船村人,其爷爷贺中山兄弟五人在民国初年从父亲的手中接管渡口,合伙置船两艘,一艘往返于三面船和营口之间,称作顺河船,主要将法库、康平一带的粮食等农产品运至营口,再从营口运回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另一艘主要负责辽河南北两岸的摆渡。1940 年传至父亲贺广敏,因辽河水量减少形成淤患,加之铁路、公路运输的兴起,水运衰落,渡口仅用于南北摆渡至今

1949年法库解放后,三面船渡口管理权收归法库县交通科,贺广敏被吸纳为公路段正式职工,继续负责渡口运行。1985年,三面船渡口因收入太低无法运行,县交通局报请县政府决定公方撤出,并为照顾贺广敏的6个子女,把管理权还回贺广敏自行经营。贺广敏又传至儿子贺长友

贺长友在经营渡口期间,由于铁路公路交通已经十分发达,加之辽河水位下降,只能勉强维持。于是,他把渡口的管理交给了儿子贺刚。贺刚为了渡口安全运行,于2015年开始向各级主管部门申请,在原有两条摆渡平板机船的基础上,投资180万元,增设100米长浮桥一座

贺家五代传承渡口摆渡至今,为辽河两岸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贺家正积极联系商家,争取把渡口建设成一个集漂流、 垂钓、水上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兴旅游景点,让古渡口再次焕发生机。

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