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红叶 渡口·渡船·摆渡人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渡口·渡船·摆渡人

作者简介

        红叶,湖南岳阳人。

         从老家的小镇沿河堤东行300米处有一个老渡口,它是当时从岳阳到长沙的交通要塞。据历史记载,渡口的存在可追溯到明弘治年间。由于河道逐年淤积和国道东移,如今印象中的渡口已不复存在,但是它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早年的渡口停泊着两艘可承载三辆东风五吨货车的人力摆渡船,天刚放亮南来北往的车辆,在渡船人员的统一指挥下依次缓缓地驶上停稳后,再在车轮下放上三角木以防滑动导致事故;而后来自周围十里八乡过渡的人们井然有序地站在船的两侧。在一片几乎全是本地乡音的谈笑、搭讪声中,船工师傅将安装在渡船两端那块宽厚的、中间隔有钢板的用作车辆和乡民上下的木板慢慢摇起来,直到与渡船齐平;随着一声哨响,八个船工分别在船的两边各自将一种特制的带有铁钩的牵绳搭在钢索的疙瘩处,倾斜着身体,背向船行的方向一步一步地移动,渡船在船工们的牵引下缓缓前行,周而复始地往返于两岸。河水拍打着船体迎水的一侧发出节奏般的声响,像是在为船工们的辛劳击掌;低飞的水鸟翩然掠过,鸟语啁啾;近处凫水的麻鸭嘎嘎嬉戏,叫声不绝;船移水流,清风徐来,别有一番乡野风景。年复一年,冬去春来,风雨无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道东移,渡口方才终结其担负车辆过往的使命;而那艘伴随着渡船,摆渡过往乡民的小舢板,直到本世纪初仍在渡口往返于墟镇与沙洲之间。

          虽时已久远,但我依稀记得摆渡人姓彭,老少都称彭嗲。听口音是本地人,五十来岁、中等个子、古铜色的圆脸庞、逢人总是笑呵呵的……彭嗲给我的印象是勤劳、热心、善良、质朴。彭嗲住在渡口边大堤西侧的一间不大屋子里,终年以舟为伴,傍水而居。无论是天色朦胧的清晨,还是万籁俱寂的深夜,不管是刮风下雨抑或是大雪纷飞,只要有人过河,彭嗲都从不推辞;晴天一顶草帽,雨天簑衣斗笠;一条舢板一副桨,一只铁锚两根篙,这是彭嗲营生的家当。

       记得那是五十年前,我刚到农村锻炼那年的一个冬夜。我和其他知青一起正在帮村民杵糍粑准备过年,隐约间听到远处随风传来一阵阵唤我乳名的声音,细听,原来是父亲在回家休假途中叫我一起回去团聚,片许,我同父亲沿着那条当年可通货车的防洪大堤,沿途走过一片沙滩来到渡口,此时夜已深沉,人在梦乡,朦胧中看到停泊在对岸的小舢板在水中上下起伏……我将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大声喊着:“彭嗲,过河”“过河哟彭嗲”……不久,传来微弱的复述般的“来啦,等哈”的回应声,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驾着小舟徐徐驶来,在寒暄中彭嗲荡着双桨把我们摆渡到了彼岸后,随即拴住舢板,立马又钻进了那间小屋继续他的梦里时分……

         如今,渡口上游2公里处的公路桥上车水马龙,渡口也不再有车辆过往;墟镇随着居民的陆续迁移,早已失去往年的繁华。至于渡口是什么时候废弃的?小舢板具体是哪年停止摆渡乡民?当年小河上泛舟两岸间的摆渡人彭嗲现在何处?恐怕难述周详。

         岁月悠悠,微水流淌。渡船只是我人生记忆中淡淡的印象,而古老的渡口,善良的摆渡人和陪伴他的小舢板则留给我无限的遐想……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