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炭疽病终极防治手册!

 观澜听潮914 2017-08-07

葡萄炭疽病也称晚腐病,在全国大多葡萄栽培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着色期或近成熟期的果实,不仅造成减产,而且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关于病原菌

胶孢炭疽菌  图片来源:botany.hawaii.edu

引起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是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有着繁殖快、分布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炭疽菌属真菌的侵染过程包括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附着、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分化成形态各异的附着胞。但随后在穿透寄主表皮后则会出现差异,存在两条侵染途径,即细胞内的半活体营养型和角质层内的死体营养型。


在侵染葡萄的茎、叶时炭疽菌采用死体营养型方式,而侵染果实时则与抗性有关,感病品种为半活体营养型,侵染抗病品种时采用死体营养型。


炭疽病对葡萄的危害

炭疽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实穗轴嫩梢和叶片


果实受害

一般多从果穗尖端的果粒开始发病。初为褐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斑,逐渐扩大并凹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潮湿时,病斑处溢出粉红色黏稠物质即分生孢子堆。


严重时,病斑迅速扩大,病粒完全软腐,收缩脱落或变成僵果。


叶片受害

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并导致穿孔。


幼嫩组织受害

卷须、穗轴、果梗、叶柄、叶脉以及嫩枝受害后,产生长椭圆形、深褐色稍凹陷的溃疡病斑。潮湿时,病斑表面亦会产生粉红色黏稠物质。


炭疽病的发病特点

发生规律

● 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葡萄架或植株上的病果穗轴卷须叶柄上越冬其中卷须和结果母枝带菌量较在枝蔓节部周围最多病枝条与健康枝条外观没有区


● 次年气温回升至20℃以上在雨水条件下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29 ℃,低于12 ℃或高于36 ℃则不形成孢子。


● 病菌孢子通过风雨等媒介传播侵染幼果后经过10~20天的潜育期出现病斑此为初次侵染也有部分品种幼果受病菌侵染后到果粒开始成熟才表现出症状


● 病菌侵入新梢叶片卷须等组织内而不表现病斑为潜伏侵染形成的带菌组织成为翌年的侵染源。


● 果实接近成熟时若遇多雨天气则进入发病盛期病果可不断地释放分生孢子引起病害的流行


流行原因

病原:上年发病较重的,特别是未做好清园工作的,次年遇适宜环境,病原积累多、繁殖快,易流行。


气候:炭疽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


土壤:沙质壤土不易积水发病较轻黏质土壤排水不良积水果园发病则较重。


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清洁不彻底遗留病残体多的果园发病较栽培密度过大留枝量过大均影响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导致小气候湿度大更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肥水不当,粗放管理,造成树势衰弱,抗性低易感病。


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冬季清园

每年最初的病菌来源于结果母枝或上一年的病残体(或其他寄主),搞好冬季清园修剪是成功防治炭疽病的前


冬季修剪时,彻底剪除病果穗和病枝蔓,清除园中病枝蔓落叶及病果穗等,收集后集中烧毁


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减少徒长枝,生长期配合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增强树势,提升抗病抗逆能力


及时摘心抹梢,疏除过密枝,改善果园通风透光状况


炭疽病在南方发生偏重,病菌的侵入和传播与雨水田间温湿度密切相关,固可通过优化栽培模式采用避雨+套袋技术,来人为创造有利葡萄生长的环境,减轻炭疽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点击可查看大图  表格来源:翟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