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秋”,进入一年的“补养季”,你体内的湿气清干净了吗?

 大虫文踪 2017-08-07


“贴秋膘”,就是吃肥一点的猪肉,人们会在立秋吃肘子红烧肉之类的“横菜”,这是为了囤积脂肪,准备寒冷季节的到来,特别是生活窘迫的过去,因此就有了这个民俗。

入秋后,人要补阴

从西医角度讲,脂肪可以直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从中医理论上讲,“贴秋膘”就是强调身体之阴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脂肪还是蛋白质,这些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都属于中医说的“阴”。也就是说,从“立秋”开始,人体需要补阴了,“贴秋膘”就是将中医的补阴大法,落实在饮食中。

既然是补阴,就必须先清理内环境,因为无论是“秋膘”还是补阴药物的吸收,都不能有湿的存在,否则,补阴药物、食物不能吸收在前,吸收不了的补药又蓄积变生为湿在后,因此,要想秋天进补,先要祛湿。

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都属于中医的阴,人体的正常功能只有在细胞、组织、器官完好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这个功能就是阳。

打个比喻,每个活着的人,都是一个燃烧的蜡烛,火苗旺盛,人就有活力。火苗是阳,蜡烛是阴,火苗的燃烧要靠蜡烛,因此,阴如果不足了,火苗就不可能旺盛。就是出于振奋阳气,养护生命的目的,中医才强调补阴,也将这个理论贯穿在生活中,这就是立秋之后的“贴秋膘”。

想补阴,先祛湿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所以“立秋”这个节气是每年补阴的开始,因为“立秋”之后,身体的气血逐渐从外边收回到内里,消化机能比夏天强了,而补阴的药物,大多质地厚重甚至滋腻,比如阿胶、熟地等等,之所以如此,因为补阴就是给身体加固基础,是打地基,药物不滋腻,就不可能补得严丝合缝,地基就不可能牢固,也是因此,补阴的药物比其他药物都难以消化,中医称之为“滋腻碍胃”。

如果此时,你夏天感受的湿气还没清除干净,就开始补阴了,加重消化吸收的负担不说,补阴之品也根本无法吸收,因此,中医补养之前特别讲究要用“开路药”,其实就是祛湿,因为只有湿邪才会影响消化吸收,影响补阴的效果。

补阴之前最好的“开路”药有茯苓、荷叶、白扁豆、橘皮、砂仁及藿香,都是健脾利湿之品,也可以直接用“茯苓荷叶饮”,在准备进补之前连续服用一周,特别是当你想开始服用阿胶来补气血,改善怕冷体弱的“黄脸婆”状态时,这个“开路清障”环节是必须的。即便你没有马上进步的打算,只要舌苔是白腻的,也要抓紧祛湿,否则久居体内的湿邪,在你的代谢功能失代偿之后,肯定会变生他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