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大宗祠位于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水尾,坐巽向乾兼巳亥。祠堂四周群山拥簇,秀峦迭起;清溪蜿蜒,迤逦回转。形似仙人撒网,不愧八闽名祠。据《梓溪林氏族谱序》、《重修族谱序》及《台山志》记述,吾祖法旺公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自福唐东渎经沙县,入尤溪寻水源直抵梓溪而定居繁衍。传至四世长子戴爱公,迁福州后徙安溪碧石(今福田白桃);次子戴惠公生七子,俗称“七户祖”。法旺公后裔椒衍瓜绵,枝繁叶茂;科甲联芳,英贤辈出。子裔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达百万之多。 (图为往年祭祖盛况) 禅林祠文革期间被毁(1975年冬,时任县革委会组织部副部长苏诗凤,指示书写标语“打断蛇尾崙,挖断封建根”,组织强制驻村队及村民拆除,并挖断祖祠左前方“蛇尾崙”山体。),于1981年重建。二〇〇四年十一月成立首届“禅林大宗理事会”,依旧俗每年冬至日为宗祠祭祀活动日。 梓溪林氏宗亲理事会 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日
开基祖法旺公于唐开元六年寻水源到达梓溪,定居创业,繁衍生息。传至四世长子戴爱,次子戴惠。 长子戴爱公支系:居安溪福田白桃。后裔迁徙江西、台湾、顺昌及安溪溪口凤山、溪坂、内坂、金谷等地。 次子戴惠公支系: 1、长房珍谋公,居梓溪本地渡头,传四子:少清、赈公、仲晓(出继宁坑二公)、处忠。裔孙分居本县多个乡镇、尤溪、永安、德化、安溪、龙岩、漳平、浙江、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2、二房公,居梓溪本地宁坑,长房珍谋公三子仲晓入继。后裔迁居永春福鼎,后徙南安金淘、台湾等地。 3、三房公,居德化王春乡(今吴山乡阳春村)。后裔迁居本县及邻县多地,永春、尤溪、台湾、福州、江西、永泰、南京等地亦有族裔定居。 4、四房公,居本地。次子鼎巘公居永春福鼎。后裔迁永春厚坪,后转迁安溪还集(今云二)、黄柏、长基、新春、吾邦、大田广平、漳州、漳浦、尤溪、南平、江西等地。 (图为往年祭祖盛况) 5、五房公,居本地茭塘。后裔徙万足里、大丰、武南垵。现居漳平溪南德安、上林、下林、安溪石碍、湖头、飞新、华安仙都等地及东南亚各地。 6、六房公,居梓溪白叶,至常春公迁居安溪西坪柏叶。后裔遍布安溪各地,同安官浔、南安诗山、浙江及东南亚各地。 7、七房公,迁居安溪湖头来苏里(今湖头),后裔徙清水、永春西坑、万代、藻岭、宁德地区福鼎市、霞浦、浙江等地。 发旺公各房裔经多次迁徙,广居八闽大地、大江南北及东南亚各地。据悉,梓溪禅林大宗祠各派裔孙达百万之众,已成为林氏大家族的一大支系。 梓溪林法旺源流文化研究会 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日 关注:福建阳春普照堂佛语禅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