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记载的林光朝是那支林氏后裔,人们一直在争论着,但随着《开莆始祖恪公世系千年谱》的发表,林光朝是那支林氏后裔就清楚明白了。我和雾之孙的争论没有个人恩怨,我只是不同意他的观奌,雾之孙说:“林光朝属于柴行林氏,与长城林氏(国清林氏)无关,柴行林氏实际上就是六房联桂林氏的前身,而林光朝则是他们的先祖或者同宗,作为一个大宗族,住在一起,这时候就必然是同宗了”。雾之孙这种说法只是个人猜测的信口开河,不是证椐,也不是事实,比如雾之孙说的
“林光朝属于柴行林氏,与长城林氏(国清林氏)无关”,可是《开莆始祖恪公世系千年谱》的记载告诉我们,柴行林氏(林光朝)与长城林氏(林国钧)是同始祖林沙公的两个儿子分支,是隔了十代的堂叔侄关係,同一族的,怎么没有关係呢?《开莆始祖恪公世系千年谱》记载的柴行林氏(林光朝)与长城林氏(林国钧)的直系世系是:
18世..19世..20世...21世….22世..23世...24世…..25世..26世…27世…...28世
林沙一林昌一林评一林元一一林叟一林传一林居才一林格一林旃一林国钧。
林沙一林宝一林寿一林从楷一林诞一林英一林显一一林南一林繁一林可勉一林光朝。
又比如雾之孙说的“柴行林氏实际上就是六房联桂林氏的前身,而林光朝则是他们的先祖或者同宗”。我有《雲肖林氏族谱》记载的联桂林氏全世系(我在新浪博客转录过雲肖林氏世系一文),联桂林氏从开基祖林应成、林栋父子至联桂林氏始祖林蕴一林願一林同一林旻一林尚清一林元穹一林坤一林涣之一林从周一林谊一林廷进一林谟中一林得之一林应成一林栋共十三代都没有林光朝,怎么能说林光朝是他们(联桂林)的先祖或者同宗呢?
又比如雾之孙说的“作为一个大宗族,住在一起,这时候就必然是同宗了”,这更不是事实,雾之孙说的住在一起不就是林应成,林栋,林光朝同住在材行街吗?同住在材行街就必然是同宗了,这是从那里來的理论。同住一个村的两支不同祖源的林氏多着呢?
所以,史籍记载的林光朝是长城金紫林氏后裔,不是九牧六房林蕴的后裔。现转录《开莆始祖恪公世系千年谱》记载的林光朝祖系:
《1》世:林恪公於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授郎中令,率其子侄十几人由侯官大都乡里迁居沥浔山沥浔村。夫人胡氏,生五子:长子初之;字孟君,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任功曹。次子昌之;字宣德。南北朝宋时授吉安郡庐陵县主薄。三子根之;字建元,南北朝宋时补功曹。四子靖之;字君广,南北朝宋景平元年授雄战将军,终建安令。五子克《玄》之;字德义,南北朝宋时补泰州功曹。
《2》世:靖之公,字君广,恪公四子,南北朝宋景平元年授雄战将军,终建阳令,夫人陈氏:生子六:佥之、蔼之、熙之、遂之、讳之、涛之。
《3》世:遂之公,字伯成,靖之公四子,生于孝武帝宁康二年,南北朝宋少帝景平二年任郡三礼主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迁东莞郡南海县令。夫人李氏、郑氏:生子八:肖史、长宾、安仁、懽忭、肇真、国容、堪时、遁民。
《4》世:遁民公,遂公之八子,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任郡功曹,转授给事郎中,孝武帝大明元年授兵科给事。妣郑氏,黄氏,生七子:玉童、玉质、玉琦、玉象、玉器、玉珍、玉钟。
《5》世:玉珍公,字永宝,遁民公六子,梁大通间授兵曹郎中,传梁建安令;宋明帝泰始元年任主薄。夫人黄氏,陈氏,生子三:原显、原周、原次。
《6》世:原次公,字友仲,玉珍公三子,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任功曹,梁武帝天监十年补功曹,太清三年入梁任建安县令。夫人方氏,继陈氏,生子三:长子林既公为金紫林派祖。
《7》世:既公,字汝静,原次公长子,南北朝隋炀帝大业元年官梁彭州主薄。夫人陈氏:生二子:林辜、林律。
《8》世:律公,既公次子,官朝列大夫,知化州事,妣夫人郑氏,生一子文慎。
《9》世:文慎公,律公之子,陈宣帝太建八年任义曹,从事长史,夫人陈氏生子世饶。
《10》世:世饶公,字怀丰,文慎公之子,隋炀大业二年任功曹刺史,妣夫人陈氏,生四子:仕融、仕选、仕合、仕锁。
《11》世:仕融公,世饶公长子,字德弘,唐内孝博士,夫人吴氏:生一子仁待。
《12》世:仁待公,仕融公之子,字元泽,唐高宗永隆九年补太守监,有功授车骑都尉,妣卓氏,生三子:长子大谋、次子大谅、三子大谌。
《13》世:大谌公,仁待公三子,字君信,官唐漳州录事参军,夫人叶氏,生一子法幔。
《14》世:法幔公:大谌公之子,字惠宽,唐玄宗朝以明经登第,睹安史之乱,不愿出仕。妣夫人翁氏,生一子沙。
《15》世:沙公:法慢公之子,字用陶,举省元,任台州知州,宣州同知。夫人胡氏,生三子:昌、旻、宝。
《16》世:宝公:沙公三子,字思珍,袭父萌,任潮阳县丞、迁迪功郎、泉州府舶司提举。夫人翁氏,生一子寿。
《17》世:寿公,宝公之子,生于唐光启元年乙已十月初一日,应甲科进士、官泉州通判,封太子中允大理寺评事。夫人章氏,封福国夫人,生二子,长子从楷,次子筠。
《18》世:从楷公,寿公长子,五代赠朝奉郎,太常寺丞,都官员外郎,赠清源大夫。夫人叶氏,生一子诞。
《19》世:林诞公,楷公之子,宋真宗朝官太常寺卿,以子英(悦)贵封朝列大夫,大理寺少卿,上国柱。妣夫人吴氏,生五子:长子守、次子超、三子英(悦)、四子秦、五子鉴。
《20》世:英公,诞公三子,英(悦),字希宾,亦字希贤,行三龙。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1106年)。年二十二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丙戍科贾黯榜二甲十七名进士,以避上御讳(赵祯)同音改名悦。公任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太老,为官五十六年,历事十一任,终金紫光禄大夫,翰林院承旨,赐紫金鱼袋,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清乾隆《莆田县志》载:宋嘉祜六年(1061年),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林英(悦),乞归祭扫祖坟。仁宗皇帝问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悦即取家谱进奉。帝阅数日,御笔大书“忠孝” 二字赐之谱首,并铃以御宝,赐诗二章赞颂林氏家族:其一“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上下相乘同记载、百千年后万斯年”。 其二“ 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摅贯日忠,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古今记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夫人朱氏,生二子五女,长子林定,登元丰五年壬戍科黄裳榜进士,次子林显,官朝请大夫。崇年五年(1106年)十月十五日,悦公卒于正寝,寿八十二。
《21》世:显公,英公次子,字光祖,元丰八年初任饶州府同知,朝请大夫,迁苏州、江州太守。妣夫人生三子,长子南一迁居珠江,为三珠共同之始祖,次子林极,三子林玄。
《22》世:南一公,林显公长子,妣夫人生一子繁,迁居三珠。
《23》世:繁公,南一公之子,生一子可勉。为三珠始祖。子孙衍浙江温州。
《24》世:可勉公,繁公之子,以子光朝贵赠奉议郎。生三子,季子光朝。
《开莆始祖恪公世系千年谱》记载了林光朝的父亲可勉公为三珠始祖,子孙(林光朝的两个哥哥后裔)衍浙江温州,却不记载林光朝的后裔,这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奇怪,直到看到刘克庄的《修复艾轩先生祠田记》才知道林光朝去世后,二个儿子宜季、能季也相继过世,林光朝的后代寥落,祠堂祭田都为异姓所占,这祠堂祭田都为异姓所占,说明林光朝家族已不存在,这是林光朝没有后裔记载,没有后裔族谱存世的原因,一代洪学大师及其后裔在林光朝去世后短短十年就消失在林氏历史中,所以雾之孙说的林光朝的材行林根本就不存在过,更不用说是九牧六房联桂林的前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