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褥疮的家庭防护

 康泰wjr图书馆 2017-08-08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褥疮发生的原因与诱因

1 原因  

1)物理力的联合作用   造成褥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小时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2〉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做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的摩擦。

3〉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2)理化因素刺激 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3)机体营养不良  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营养是发生褥疮的内在因素。

2 诱因

1)年龄  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

2)活动能力下降 病人卧床时间相对增长,加之不能随意变换体位,使局部受压机会增加。

3)感觉能力下降  某些疾病,如脑出血、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病人对皮肤摩擦、疼痛、异物等敏感度减轻,局部已长期受压不易被发现,导致褥疮发生。

4)单位面积下承受压力过大  如肥胖、水肿的病人。

褥疮易发部位

褥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的骨隆突处。根据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有所不同。

1 仰卧位  骨隆凸处、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足跟、尤其是骶尾部最易发生褥疮。

2 侧卧位  耳廓、肩峰部、髋部、大转子、膝部(内髁、外髁)、踝部(内踝、外踝)等。

3 俯卧位  肩峰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前部、足趾等。

4 坐位    坐骨结节处。

家庭防护方法

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应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在易受压部位,应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等。

2 定期检查、按摩受压部位。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浴或按摩一次。若发现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翻身后用红花酒精(红花15克加75% 酒精 500毫升浸泡一周)倾倒于手掌中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局部皮肤1015分钟。也可以仅用70%酒精或白酒、痱子粉按摩。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润滑剂按摩。

3 保持病人衣服、床单被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可涂油或用痱子粉等吸潮并减少摩擦,夏天需慎用。

4 增加病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5 有水泡时,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水泡或抽吸泡内液体,外涂紫药水,敷上消毒纱布。

6 破溃面较大,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剪掉坏死组织。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般用50100瓦灯泡烤,距离一尺左右,每次烤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还可在破溃处涂一层食用白糖,用消毒纱布包敷,能增加局部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来源:基础护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