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地域鄙视链,你在哪一层?

 临川饮冰 2017-08-08


每过一阵子,地图炮就会打起来,甜咸豆腐脑之类的琐事都能在网上挑起南北之争。


地图炮可能是古人的发明。一句话,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东西南北都说遍了,中原地区露出骄傲脸;你说中原没有被黑?请想想河南。


还有许多短小精悍又颇具传播力的成语,夜郎自大(黑西南),粤犬吠雪(黑广东),杞人忧天(黑河南),胡说八道(黑西北)……你看,古时候的地域歧视界也保持着某种均衡,而且,不少忠臣名相、大文学家也参与其中。先看看例子,再说说这是为什么。


 

春秋战国歧视链底端——河南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以地域论人。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些成语大家都听说过,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主角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春秋列国疆域图


先秦诸子在学术和政见上百家争鸣,但对于嘲笑宋国人却共享着默契。春秋时期,宋国人(今河南省境内)就是地图炮的靶子,在故事里,他们被描述得傻里傻气,有着不符合常识的蠢笨,也算是为教育后人献了身。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冬天在地里晒太阳,感到特别舒服,便想把这个“秘方”献给国君,相信能得到重赏;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韩非子》中,宋国一富人家的墙因下雨坍塌,邻居劝他及时修筑以防盗贼。到了晚上,家里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反而怀疑起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其实,当时的宋国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没到非被黑不可的地步。后世学者认为,被黑主要是出于政治恶意:宋国是商朝后裔,而当时的诸侯多为周朝的王室宗亲,或者是灭商的功臣。所以,自然地,由周天子封的诸侯都喜欢歧视宋国人一把,前代遗民,欺负一下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宋国的邻居郑国(依然是河南境内),也被划进了地图炮的攻击范围。


想去买双鞋,结果忘了带自己的尺寸,又返回家拿,再回去时集市散了,最后没买成。主角是郑国人(郑人买履)


去卖珠宝的铺子,买下一个珠宝和宝玉点缀的盒子,却把原本想买的商品——里面的珠子还给卖家。主角是郑国人(买椟还珠)


妻子给丈夫做裤子,为了让新裤子跟旧裤子一样,就比照着旧裤子把新裤子弄破。主角是郑国人(卜妻为裤)

 

怎么样,感受到先秦诸子对河南的森森恶意了吗?


 

北宋歧视的重灾区——南方


在委屈的河南之后,南方也成了地域歧视的重灾区。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南北之争已经相当普遍。《邵氏闻见录》记载:

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重要职位不招南方人,这比现在按星座招聘的奇葩事儿打击面还大。但真宗时的一代名相寇准,就是执行这一歧视条款的典范。


  

北宋时期地图


景德二年,来自江西的14岁小神童晏殊被召见殿试,同样是少年天才的寇准不仅没与他惺惺相惜,还说他是“江外人”,想压制他。好在宋真宗没听他的,反问寇准:“张九龄非江外人耶?” 唐朝一代贤相张九龄也是江外人,所以南方人的出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晏殊的老乡萧贯就没这么好运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曾记载,萧贯和来自山东的蔡齐同为状元的候选人,宋真宗有心偏向“仪状秀伟,举止端重”的蔡齐,此时寇准也在一旁吹风: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于是,山东考生蔡齐就当上了状元。换到现在,这种阻碍招录公平的行为一定会为人所不齿,但他出来后还跟同僚炫耀:“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一代名相能说出这种话,可见当时轻视南人的风气。

 

“多取北人”的选拔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北之间的龃龉,这在王安石变法时期特别突出。在当时,王安石(江西人)主张变法,而司马光(山西人)反对。司马光上奏宋神宗说:

“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

批评王安石变法本是政见相左,无可厚非,但是专门从他们的出身来排斥,这歧视简直毫无遮拦。两个宰相都是闽人(曾公亮、陈旭),两个参政都是楚人(王安石,唐介),明明也可以理解为南方人杰地灵的。

 

对于南方的歧视,宋代史书里也有记载。这些说法不仅简洁直白,还精细得令人羞愧。关于北方的记载,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对比鲜明,关于南方是这样——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


 

他们竟然不喜欢云南?


西南地区因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不仅不被了解,还被攻击得很惨。地域黑小能手柳宗元,就发明了蜀犬吠日、黔驴技穷等成语,连四川、贵州的小动物们都不放过。


  黔驴技穷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写到一个老翁,为了当逃兵竟然把自己手给砍了。原因是“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当然,白居易没有歧视之意,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当时的现实:人们觉得终身残疾也好过去云南。替风光秀美的云南翻个白眼。


地图炮究竟是为什么?


古时候,以地域论人有着天然的土壤,因为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人们的地域属性更加明显,对其他地域的认知也更加匮乏。所以一旦遇到文化碰撞或利益冲突,便很容易产生歧视,地域间经济、文化的差距,也是歧视的重要原因。

 

其实,解决地域偏见,先人也发现了比互怼更好的方式。


秦王嬴政下了道“逐客令”,对此,李斯写了名篇《谏逐客书》,列举了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重用客卿之功,劝服嬴政撤销了驱逐外国人的命令。如果嬴政没有重用外国人的心胸,秦的历史或许也会不同。宋太祖赵匡胤开国时,也曾立下了南方人不得为相的祖训。然而当金人南侵,伴随宋王朝南渡乃至最后为宋室殉葬的四位宰相都是南方人,其中就包括“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百度大数据发布的2015年中国偏见地图


地域歧视从未远离。但如果你愿意翻翻史料,也会发现以前人们放下歧视,和睦共处的实例;如果你遇到了从鄙视链底端来的人,不妨跟他们相处看看,你或许会发现,河南人温厚善良,东北人爽朗又体贴,山西并不是除了煤就是煤老板,浙江也不是只有炒房团和皮革厂……


地域偏见,见证了多少地方的委屈与误解。尽管我们许多习以为常的地图炮念头,有着熟悉或已被忘却的因袭,似乎没必要过于自责。但是,依然希望我们能比古人进步一点,少演一点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戏码。


别人对你的家乡都有哪些误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