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绘画”遇到了“心理”,结果……

 二氧化硅2012 2017-08-08


寂静之声

来自悦心工作室

03:50



经常听到大人去评价孩子的画,像不与像,好与不好。昨天见到中国美术馆的文老师,他说不要去教孩子,保持那份天性最重要。 


给孩子提供环境。环境不是买来画笔堆在角落,而是铺开纸,拿出笔,孩子随时可以画,也可以大人和孩子一起画。 


绘画固然是一种天性,也需要一点点契机去开启。


儿童的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有时候孩子在情绪中时,一些智慧的妈妈,就拿出画笔,让孩子将自己的愤怒或者悲伤表达出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心理学上的绘画与现实中我们欣赏到的画作有所不同,不以好与坏,像与不像去评价。 


而是通过线条与形象等多方面的因素,去分析绘画者的内心世界。 


那为什么绘画会有这样的功效呢? 



一、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在石头上刻画。画不仅仅是符号,还寄托这人类的情感和希望。儿童先学会涂鸦,这也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渴望交流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才开始学习写文字。 


可见,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所以,画家们的作品也是在表达自己。仔细分析后,同样可以从中发现无意识的表达。 


其实,所以的绘画作品都是“公开的秘密”。因为他直接地呈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世界。但是,它们又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和专业技术处理的作品,所以分析他们就需要更高的智慧了。 



二、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是自我无意识体现 

投射是个体非可见并存在于其自身中的事物,通过个体在外部现实寻找到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然后再将自身投射到这个事物上,并向意识表达无意识内容的过程。 


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不是有意识地主动进行的,投射发起者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内容,这些心理内容以其真实性具有自发地反映自己、进入意识的自主功能,是它们把自己投射到意识中。 



三、绘画以画的形式将无意识具体化 

以画的形式将无意识具象化为一幅绘画作品。通过在一张纸上简简单单地描绘几个形象就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意识,如果同样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就会需要很多的文字。 


所以,人们通常觉得绘画的表达力更强。 


绘画中线条有流畅与断续,有遵劲有力与软弱无力。绘画中的色彩有冷与暖,有浓与淡,有鲜与浊的表现。 


这些用来表达的线条与色彩即是绘画的基本要素。


在情绪管理课堂中,有一些妈妈就说,我不会画啊,我画得不好看,可是你看到的画并不是好看不好看。反而能看到这个人的内心表达,不失为一种探索自已的好方法。 


当然,这样的分析最好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我们更多地是自我成长,而不是评价别人的内心。而且,这样的心理分析也不是“读心术”。不会看到你具体想什么。 


只是去让自己更加觉察自己和认识自己。 


当绘画遇到了心理,简单的绘画顿时有了光彩。没有人再评价画的美丑,因为那是自我的表达。就像每一颗心都要被尊重,被呵护。 


当绘画遇上了心理,绘画就不再孤单,这是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路。美好而又简单。 


当绘画遇上了心理,心理也很开心,因为内心世界的无形,又有了一种媒介去传达。 


当绘画遇到心理,似一对恋人,轻轻细语......


注:本文转自中华心理教育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