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梦思冰婵 2017-08-08

南江县关坝小学  文俊  



当一位快乐并幸福的老师是我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尽管老师的工作繁杂、辛苦,但是我总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以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走过当老师的每一天。以自己的智慧,带好每一届学生。从教以来,我常常用这样的话语激励自己:“学生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我就是欣慰的,学生是成功的,我才是优秀的。”在教育岗位上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采摘到了幸福,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也有一些遗憾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我都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每老师提问,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有时甚至没有人主动举手。我很郁闷,总感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不起来,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学懂了。偶尔我很生气,故而把课堂气氛弄的很紧张。课下,我一直很纠结,他们为什么不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呢?我常常感叹教育名家的教育水平之高,但我并不想做东施效颦之事,我深知教育行为不可复制。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教育名家们好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实用行。

   今年,学校安排我教三年级数学。课上,我一提问,下面的小手齐刷刷地都举起来了,有的小手还在不停的晃动,好像在说“我来,我来”。有的恨不得整个身子前倾几乎达到趴在桌子上的姿势,想要把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就差离开座位跑到老师面前举手啦。我一下子蒙了,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难道他们都会了?我随意点了几位同学回答,他们答的都不是很理想。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三年级的学生与六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的确,对于回答问题低年级同学比高年级同学要积极得多,高年级的课堂气氛并不容易被调动,尤其是数学课堂。但这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学生,更多的应从老师的角度去分析。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现实生活中,往往老师不经意的话语、举止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课堂上,老师为了教学进度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言。记得有一次,我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分组试验后,我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学生举手,我只好点名了,点了一个又一个,有的回答得不是很理想,有的居然站起来不说话,最后,我点了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同学,他终于回答得很出色。但我对前面同学的余怒未消,还没来得及表扬他一句,就质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现在想来这样的举动只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是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如果改成:“回答的真好,如果你主动举手回答就更好了。”效果肯定会两样。教师要发自内心由衷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学生,才会被学生真正接受。学生只有接受认可了老师,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与老师互动起来。
   今天的教育,承载着众多的期待,今天的学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所,而是发展人、丰富人、成就人的乐土。今天的校园也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空间,而是创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指引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兴衰成败,从根本上说都与老师的思想、观念、态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用身心去影响学生,用行动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温暖感化学生。现在看到这一只只林立的小手。那是多么天真无邪的小手,那是对老师信任是小手,那是想急于想说出自己想法的小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呵护这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使它们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高举下去。虽然这一双双小手的背后,有些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的学生既有鲜花,也有小草,五彩缤纷。在我们的课堂中,要让鲜花更艳,小草更绿。给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发生碰撞,我想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定会绽放出灿烂的火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