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溶血性贫血是否会遗传?

 祖传发扬 2017-08-08

溶血性贫血是否会遗传?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当红细胞破坏的速率大于骨髓造血的代偿速率时,造成红细胞数量的大量减少,就会引起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就是红细胞寿命的缩短,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当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了。不是所有的溶血性贫血都会遗传,这要看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是哪种类型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上面的概述中已谈到,溶血性贫血是由于过多的红细胞遭到破坏,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时,大致分为红细胞自身的原因和红细胞外部的原因。这是从病因角度对溶血性贫血进行的分类。

2、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造成的溶血性贫血多为遗传性溶血。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包括细胞膜的构造缺陷、细胞内的酶缺陷或者细胞内的蛋白缺陷,红细胞这些结构的异常都会造成它本身的破损或者被巨噬细胞吞噬。

3、红细胞外在环境因素的异常造成的溶血性贫血一般为后天获得性溶血。外在环境因素很多,比如血液的渗透性,还有一些炎症的反应都会造成红细胞的破坏,比较常见的临床情况就是输血时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注意事项: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不是所有的溶血性贫血都会遗传,这取决于病因是什么,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肯定是基因的缘故,所以,在考虑孩子的问题时,应该考虑隐性遗传还是显性遗传,所生孩子健康的几率多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