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动让课堂更精彩

 GXF360 2017-08-08

■文/马随成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成长的问题,听说读写不仅是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

1.小组建设是抓手。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便是一个团队。教师把小组管理好,整个班就能管好。小组内管理靠组长,小组间竞争靠激励评价。教师设置的问题不是个别学生的专利,而是大家的问题,小组内人人参与,这样小组内讨论时,人人参与了活动,就无暇分神与玩耍。人人都为小组争光,小组间形成“比学赶帮”氛围。达标练习小组内对改,问题以小组呈现、展示,优秀学生是小老师,后进学生人人帮。课堂无闲人,给学生更多出彩的机会,课堂更精彩的机会更多。

2.我是课堂小主人。不要太注重学生是否关注教师了,以为学生越关注老师,课堂组织的效果就越好。一台晚会,主持人成了主角一定不是成功的晚会。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展示的是学生,表演的是学生,促进的是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评价和激励。部分学生在大展示中获得了机会,大部分学生在小组展示交流中表现,人人都是生命课堂的缔造者,人人都是紧张学习氛围中的一分子。在知识的传授与接收中,教师想尽办法递过去,学生也未必乐意接收;我们要大胆尝试,出示知识,并指导获取知识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来取,他们的办法未必不如我们,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激励他们争先恐后地来取。把工夫下在课前备课中,走进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课堂教育重养成。课堂既是孩子接受课本知识的场所,也是孩子品格、习惯形成的场所。课堂是教学的场所,书本是育人的载体。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养成教育,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可以锻炼孩子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小组分工锻炼孩子责任、担当、思考的好习惯,小组展示锻炼孩子积极参与、自信文明的好习惯。一堂精彩的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学习方法,提高了多少内在素养。教师把目光聚焦于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习惯培养,这是思想上的误区,方向上的错误。

4.教学活动转变为“活动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课以故事为主,数学课以生活为主,把教学活动转变为“活动教学”,符合孩子的天性,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寓教于乐。如果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热情高涨,兴趣将随之而来。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评价全面灵活,小组内成员将形成合力,小组间形成竞争,课堂学习气氛自然形成,兴趣油然而生。这就要教师舍得在课前作充分准备,舍得在课堂上放下身段,舍得更新理念,不断改进课堂组织方法,改进游戏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紧张的学习、热情的参与、快乐的活动,让“教学活动”变为“活动教学”。

我们是发现孩子生命成长中闪光点的伯乐,使孩子灵魂走向智慧的导师。一堂堂生动的课,一个个精彩的环节,一幕幕难忘的瞬间,都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铸就孩子高尚灵魂的不可错过的时刻。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实验小学

编辑 聂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