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小学数学的差异化教学模式

 GXF360 2017-08-08


试论小学数学的差异化教学模式

■文/赵维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征,根据这些挖掘出来的具体差异将学生划分到适合他们各自的不同教学模式群。每个数学教学模式群都体现着整体差异特征的共性集合体,也就是说,在同个群内学生特征大体一致,适合专门为这个特征群所设计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样,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进步,增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1.调整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利于知识的吸纳。从某种程度上说,差异化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是一个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以自己为基准,追求提高。其中,教学内容差异化即教师为学生设计符合个人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让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更利于知识的吸收和转化。

2.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数学本是一门系统课程,传统上课程设计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在学生学习要求上可以有差别,即为不同学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同。

3.教学设计差异化,教学目标更易实现。差异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因人制宜”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差异群体而言,各个群体具有定制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不如遵循这样的规律,或许更能激发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也由此得以实现。

二、小学数学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分析

1.教学对象差异化。如若施行差异化教学模式,首先应是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群。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特征,区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愿望的个人。比如,教学模式A群指向学习能力足且愿意学的那部分学生,教学模式B群指向学习能力足但不愿学的那部分学生,以此类推。如图所示。

2.教学内容差异化。对教学模式群的具体内容再次进行划分,即教学内容差异化。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宜将小学数学知识划分为难度系数有所差异的各个板块进行教授,最高难度教学内容适合既有较强学习能力且愿意学的学生进修,中等难度的教学内容适合学习能力较强但不愿学或者学习能力相对弱但愿意学的学生进修,低等难度教学内容则适合学习能力既不强又不愿意学的学生掌握。根据学习愿望的不同,宜将数学课程任务进行量上的划分,给予愿意学的学生充足的课程内容选择,对于不愿学的那部分学生则酌情考虑减轻课程作业量,以保证质的要求。

3.教学方式差异化。实行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第三步便是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强调对教学方式进行差异性划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方式粗略划分为:强迫式与引导式。强迫式即教师硬性地规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等,呈“命令”状态;引导式则指教师仅在学生自我的学习规划中起辅助教育作用,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途径,呈“建议”状态。强迫式往往用于督促学习愿望不强烈的学生群体;对于愿意学习的学生,引导式反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教学评估差异化。数学教学效果评价阶段。由于我们所设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存在差异性,教学评估也采用差异化也在情理之中了。不同学生群的起点不一,因而他们的进程也很有可能不一致,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结果来判定不同层次群体学生的成就,应当自己和自己比较,追求自我提升。

总之,对数学课程进行差异性教学设计,是对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创新。通过这一途径,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群内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积极追求知识的拓展,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也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渐渐地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提倡对差异化教学模式进行广泛探索。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刘家沟小学

编辑 张晓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